作者:紫色鳶尾草
瓜爾佳·奎俊
瓜爾佳·奎俊(1843-1916年9月2日),字樂峰,清末滿洲正白旗人,瓜爾佳氏,蒙古族。京城四大財主之一、榮祿的叔父。清朝大臣,書法家。光緒十四年(1888)任福建興泉永道,旋升福建按察使。1889年任山西布政使,1891年任山西巡撫,1892年任江蘇巡撫。光緒二十四年(1898)授四川總督。二十六年(1900)署成都將軍。后歷任刑部尚書(1903)、吏部尚書(1905)、內務府大臣(1906)。宣統三年(1911)責任內閣成立時,為奕劻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清帝退位后,解職歸里。工書,近趙孟,得其神髓。
【生平】
歷任花翎,工部屯田司郎中,光緒五年(1879年)任福建延建邵道,三品銜。
光緒十四年(1888年),任福建興泉永道,不久升任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署)。
光緒十五年(1889年),任山西布政使
光緒十七年(1891年),升任山西巡撫;
光緒十八年(1892年),任江蘇巡撫。
光緒二十年-光緒二十一年,兼管江南織造、龍江西新關稅務監督;
光緒二十一年,調任陜西巡撫;(此處有誤,這一年陜西巡撫為魏光燾)
光緒二十三年,署江蘇巡撫;
光緒廿四年(1898年)-光緒二十八年,任四川總督;
光緒廿六年(1900年)-光緒二十八年,兼署成都將軍;
光緒二十九年,任理藩院尚書;
光緒二十九年-宣統三年,任正白旗蒙古都統;
光緒二十九年,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
光緒二十九年-宣統三年,管滿洲火器營事務;
光緒二十九年-光緒三十一年,任刑部尚書;
光緒三十年-宣統三年,經筵講官;
光緒三十一年-光緒三十二年,任吏部尚書;
光緒三十二年-宣統三年,任總管內務府大臣、上駟院兼管大臣;
宣統三年(1911年)慶親王內閣成立時,奎俊任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
1912年清室退位后,奎俊解職歸鄉;
宣統八年八月初五日(1916年9月2日)卒, 派貝勒愛新覺羅·載瀛往奠,年七十四,謚愨靖。
顧孟余故居
位于黑芝麻胡同13號,東鄰南鑼鼓巷,西近南下洼子胡同,南依沙井胡同,北靠前鼓樓苑胡同。此院原為一座帶花園的建筑組群,東西四路,南北五進。東部為花園,西部是住宅。該宅為清光緒時任四川總督、刑部尚書奎俊之宅,民國時為外交總長顧孟余居住。
院建在高臺之上,七級臺階上為廣亮大門一間,硬山合瓦清水脊,漢白玉石圓門墩。門前有一字影壁,上馬石一對。門內也有一字影壁,西側屏門通西路一進院,倒座房九間,亦為硬山合瓦清水脊屋面。北有八間過道房,通過門道進二進院,有一殿一卷式垂花門將二、三進院分隔。三進院正房三間,前出廊,兩側各帶耳房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均為硬山合瓦過壟脊屋面。抄手游廊將院內各房連接,廊子上帶倒掛楣子,下有坐凳。院門東側為東路院,一進院有倒座房五間,一殿一卷式垂花門,前有一對抱鼓石。門內正房三間,兩側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抄手游廊將各房連接,屋面均為硬山合瓦過壟脊。正房東北角廊之東墻處,原有屏門可通往東部的花園。東西兩院的過道現在添建有房舍。
該院特色是房屋之檐柱、廊子之廊柱尺寸粗大超過清《工部工程則例》規定。院落形制完整,尤其是院內磚、石、木雕精細,獨具特色。此宅院東部原為大面積花園,有假山、樹木及亭榭、軒室、月牙河等,現已拆除殆盡,作為小學校舍使用。
此宅于1986年1月21日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單位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