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槐樹遺址首次揭秘
一線考古隊長親述發掘過程
多學科考古集體亮相
發現黃帝時代最輝煌都邑
揭開北斗九星神秘面紗
探尋5300年前的中華文明
雙槐樹遺址考古發掘現場(鄭州嵩林書院 供圖)
2001年,國家啟動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又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就是要實證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歷程。
李伯謙在東趙遺址與農民技工交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經過12年的考古發現,距今5800年前后,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并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中國社科院六大考古新發現
——雙槐樹遺址首次揭密
《河洛古國——原初中國的文明圖景》
新書發布會
時間
2021年3月31日 15:30—16:30
地點
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八號館A廳河南展團活動區
嘉賓
齊岸青(著名作家、文化學者)
顧萬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此次發布會上推介的新書《河洛古國》以“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多位首席專家學術生涯的回溯為線索,系統記錄了2020年重大考古發現之——雙槐樹遺址的發掘過程,全面展現了雙槐樹遺址的建筑結構、墓葬及牙雕蠶、北斗九星文化遺跡、祭祀遺跡等重要發現,并引用大量翔實的考古材料,多層次、立體化地展現了“河洛古國”的文化坐標及歷史意義,勾勒了5300年前中華文明的最初樣貌,書寫了黃帝時代的燦爛歷史。全書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將冗長繁雜的考古史料簡化精煉,將較為艱深的考古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語言流暢優美,雅俗共賞,可讀性強。
《河洛古國》的作者齊岸青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傳統文化、歷史文化的普及和推廣,寫作了諸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一次的新作品,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不能算作一個常規的文學作品,也不是一部有關考古的學術著作,應該說他是以一個考古記錄人的身份,記錄了身邊的考古工作者的一段考古歷程,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就是這段歷程中的線索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