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國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以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其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望廬山瀑布》等歷來備受傳誦,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李白比較冷門的幾首七絕。1、秋下荊門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這首詩寫于李白早年第一次出蜀遠游時,詩中抒發了作者酷愛名山大川的愉悅心情。全詩通過寫景和敘事,筆勢變幻靈活而又自然渾成,風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飄逸,達到了推陳出新、活潑自然的境界。2、蘇臺覽古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唐玄宗天寶年間,玄宗皇帝已經失去了年輕時銳意進取的精神,成天沉迷酒色,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之人。李白深感唐王朝搖搖欲墜的趨勢,但卻無能為力。當李白游覽姑蘇臺的時候,寫下這首詩,通過對姑蘇臺今昔的變化來表達詩人對當前社會形勢的擔憂。3、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這首詩具體寫作時間不可考,是李白與朋友月夜泛舟洞庭湖時所作,詩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非常優美的景色: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無煙,水月相映,清輝怡人。詩人雖然沒有精工細繪,但讀者心中自會涌現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圖景。4、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這首詩是寫給賀知章的,當年過花甲的賀知章以道士的身份告老還鄉時,李白便圍繞著“逸興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氣寫下這首詩送給這位忘年之交。這首詩基本上就是李白信手拈來之作,所以詩中所謂的“鏡湖”、“山陰道士”之類,實際上還都是贈別友人時的一種想象之詞。由此可見詩人爐火純青的詩藝。5、結襪子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泰山一擲輕鴻毛。
這首詩是李白讀《刺客列傳》后所作的詠史詩,開篇就列舉了古代兩位著名刺客高漸離、專諸的事跡,接著贊揚了這兩位壯士的豪壯義氣:為了報答知遇之恩,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全詩雖只有短短四句,但觀點明確,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