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銀河女士曾經談過一個話題:傳統的婚姻制度,會不會消亡?
在談及傳統的婚姻制度之前,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傳統的婚姻制度呢?
就只有一個模式——為了傳宗接代而結婚,然后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陌生異性住在一起,你利用我的經濟價值,我看重你的生育價值,從而各取所需,湊合過一輩子。
其實,傳統的婚姻模式,就是“你耕田來我織布”。直白一點來說,就是男性需要賺錢養(yǎng)家,而女性需要繁衍后代,雙方各有使命。
可是,當這種傳統的婚姻制度來到今天,就有人質疑,為什么我們非要遵循傳統的婚姻制度呢?
有一部分男性覺得,一個人獨居就好,什么傳宗接代,什么結婚生子,根本不在乎。
有一部分女性覺得,女人不該被束縛在家庭當中,她們也能為了自己而活,沒必要為了男人和家庭勞碌一輩子。
這,看似是自私,可實際上,是教育普及后的體現——不會因循守舊,不會無腦地做事,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其實,這就是人類進步的體現。
02
在傳統的婚姻制度這個問題上,李銀河認為,“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么說其實并不準確,應該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向下坡路了。
在李銀河看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年輕人對于婚姻的認知逐漸加深,對于自我的理解也逐漸變得清晰,那他們就會有新的選擇。
這些年來,結婚率在降低,離婚率在提高。
網絡數據顯示:
2021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相比2013年峰值數據減少583萬對。離婚率則從2000年0.96‰上升至2020年3.1‰
結婚人數的減少,以及離婚率的上升,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如今人們對于婚姻的觀念,并沒有以往那么看重了。
尤其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基本上對婚姻保持“質疑”且“疏遠”的態(tài)度。戀愛會談,但結婚,那就很難說了。
這“疏遠”態(tài)度的出現,既跟經濟環(huán)境有關,也跟人之觀念的改變有關。當然,觀念變得不再固化,人們變得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好事。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每一種人生的選擇,都并非是固定的。只要適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
03
婚姻制度,為什么會衰落呢?三點。
第一點:人們對于傳統的婚姻,產生了“懷疑”。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曲黎敏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婚姻制度是反人性的,目前95%的病都是婚姻導致的。”
其實,反人性,這三個字,很好理解。每個人都希望實現個人的利益,而婚姻將男女雙方捆綁到了一起,就是沖擊了雙方的利益。
隨著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就會懷疑,這一地雞毛的婚姻,真的有意義嗎?
第二點:婚姻市場的門檻,正在提高。
不管在什么時候,婚姻都是一門生意。傳統的男人希望繼承香火,而現實的女人希望下半輩子有保障。于是乎,這交易就出現了。
可是,隨著物質環(huán)境的逐漸嚴峻,大部分傳統的男人結不起婚,連房子都買不起。那女人,自然就沒有義務跟著男人受苦。
當人性逐漸覺醒之后,那人們對于婚姻的要求,不會降低,只會更高。
第三點:現代化的文明,對于傳統婚姻制度的沖擊。
現代化的文明,更強調便捷、快速、自由和金錢。這,本就跟傳統婚姻中的束縛,存在巨大的矛盾。當矛盾出現之后,那人們就會選擇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很多人認為,既然婚姻如此辛苦,還不如一個人過最好。如此,“獨居族”就出現了。
04
上文談到了一個詞,名為“獨居族”。
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有這么一個數據:2020年,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其中“一人戶”家庭超過1.25億,占比超過25%。
為什么“一人戶”的家庭在增多,而以往的“三口之家”在減少?
因為選擇單身以及丁克的人,越來越多了,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才剛剛開始。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這種趨勢,很有可能會成為常態(tài)。
對于獨居,也許我們只想到“獨居老人”。而獨居老人,在農村很常見。
但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獨居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人,在逐漸增多。可以說,“單身一族”的群體在擴大。
有些人不希望卷入到婚姻當中,跟以前的人一樣,以相同的模式過完這一生,然后讓孩子也重復自己的人生,沒價值。
有些人則是因為經濟能力不行,實在沒有人肯跟他組建家庭。這,就真的沒辦法了,只能逼得他選擇單身。而單身久了,往往就習慣了。
有些人則是因為婚姻不幸,選擇離婚,又回到了單身的生活。
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人戶”的家庭模式,正成為趨勢。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