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在李銀河看來,婚姻會越來越走向多元化的情況。一是一對一從一而終的婚姻還會存在;二是開放式的婚姻,一雙人在肉體上互相不約束,不嚴格禁止對方出軌;第三種形式可以是合同制婚姻,約定婚姻的期限。
即便中國老一輩的多數人仍然將“結婚”作為通向幸福的必經之路,逢年過節催娶逼嫁,但逐年走高的離婚率、不斷降低的結婚率、持續推遲的初婚年齡都展示著婚姻在當代人中,似乎并不受那么待見。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單身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2億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結婚了,或者說不愿意過早進入婚姻了。
另據上海市民政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辦理協議離婚登記51428對,其中40歲以下的年輕人共有57259人,占到總的離婚人數的56%。不光上海的離婚數字驚人,綜觀全國,離婚數據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僅2018年上半年,中國就有540萬對新人結婚,193萬對夫妻離婚。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全國離婚糾紛一審審結案件顯示:婚后2年至7年為婚姻破裂的高發期。大數據顯示,婚姻保鮮期正逐年縮短,已從“七年之癢”,變成了如今的“三年之癢”。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更是在《奇葩大會》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現代的婚姻制度終將消亡。
在李銀河看來,婚姻是一種人類文明的習俗慣性,在一定階段有著存在的意義,但隨著時代變遷,它的弊端和“反人性”的一面將越來越突顯,“在我們找到適用于這個時代的新婚姻模式后,現有的制度必然會被淘汰。”
唯獨與愛無關
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里,恩格斯說,婚姻是隨著私有制產生而產生的,目的是鞏固私有財產。
母系社會里,孩子基本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代行父親角色的是孩子的舅舅,然而舅舅還得作為移動精子庫去給其他部落生娃。因此在母系社會,沒有父親的概念,自然也沒有婚姻。
父系社會之后,女性漸漸需要依附于男性來保障自己的生活,她們的地位隨之下降,女人跟男人的關系,逐漸從“平等”變成了男人的“財產”。
最早的婚姻制度產生,正是為了保證血緣的純潔,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社會契約。
過去人類所有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生產,幾乎全部依賴父系這條血脈的傳承。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曾說,“婚姻是社會為孩子們確定父母的手段。”婚姻讓財富通過家庭穩定傳遞給下一代。數百年來,人們利用婚姻來繼承父輩的財富,建立社會地位,連接社會資源。統治者通過婚姻制度建立起一系列統治制度,把被統治者緊緊綁在社會的利益網上。
歸根結底,婚姻制度的起源是一種產權制度。如此看來,婚姻制度和群體協作有關,和資源壟斷有關,和撫育后代有關,甚至和政治互利有關,唯獨和愛情關系不大,愛情完全可以脫離于婚姻之外,是人類給婚姻強行匹配的一種浪漫又牽強的解釋。
隨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慢慢從從屬變成了平等,夫妻雙方變成了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這時的婚姻制度,更像是一種經濟制度:雙方一起生活,經濟上的產出,遠比一個人單個的生活更多。
男女分工的意識在婚姻里漸漸成型,特別是西方社會,男女在婚姻中的分工開始了多樣化,并形成了現在主流婚姻價值觀的共識:一個平等、尊重、共同承擔風險的利益共同體。
未來將會怎樣?
當工業社會的發展會越來越細,人們開始越來越回歸自身。當對于“自我”,“愛”和“自由”的追求開始和婚姻牽扯到一起,這個時代什么才是合理的婚姻制度與模式?或許沒人能回答,但離婚率一再創歷史新高,事實總是默默給出最真實的答案。
于是,在這樣的現狀下,不婚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李銀河老師對于不婚的人群總結過幾個原因。首先,她認為,婚姻制度它和人性之間有一種內在的緊張,因為它是要求完全的一對一,白頭偕老,可是人類的感情這東西流動性是挺大的,“現在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維持婚姻很辛苦。”
其次,離婚成本太高,精神上備受折磨。第三,性觀念的改變使得不結婚也能有性生活。最后,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隨著經濟的發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僅在經濟上更加獨立,在思想上也與傳統的女性相去甚遠。她們更關注的是自我成長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更樂于花時間去奮斗,去學習,去取悅自己。于她們而言,如果婚后生活質量下降,不如選擇從一開始就不參與這種契約型的合作模式。”
但這并不是因為大家覺得婚姻不重要,而是認為婚姻太重要了。物資生活豐富之后,精神世界就顯得異常珍貴,對親密伴侶的要求變得前所未有的重。當婚姻與生育不再綁定,戀、性、婚、生呈現相互獨立的態勢。
在李銀河看來,婚姻其實并不會徹底消亡,而是會越來越走向多元化的情況。一是目前這種一對一的從一而終的婚姻還會存在。第二是開放式的婚姻,雖然兩個人還是一對,但是在肉體上互相不約束,不嚴格禁止對方出軌。第三種形式可以是合同制婚姻,約定婚姻的期限。
“還有就是同居、不結婚,或者單身。” 對于現在很多年輕人,李銀河說,完全可以有很多和傳統婚姻不一樣的選擇,“希望你可以不用擔心身上背負的一些來自傳統的眼光,傳統的壓力,而是努力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目前,北歐已進入“制度化福利國家”,其社會福利政策的重要特點就是去家庭化,降低公民對家庭福利功能的依賴。這種制度,讓更多的人以“同居”取代“結婚”。
恩格斯曾說:“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系,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實現。到那時候,除了互相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
這樣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