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十全大補,吃了一劑,感覺肚子里氣脹,可能是補氣過多理氣不夠的原因,不管為什么,吃了不舒服,就停了。繼續吃蒼附導痰湯。這個月的藥:4劑蒼附導痰湯加腎氣湯,4劑蒼附導痰湯加血府遂瘀湯,4劑蒼附導痰湯加膈下遂瘀湯。但吃下來效果整體效果并好。前幾天吃了大便拉的很舒服,肚子也感覺沒有脹氣了,但到后來大便又沖不干凈了,應該是濕氣更重了,看來這兩個方子不適合我,雖然有痰濕有瘀血,但還沒找到根本。
重新找了一下方了,寒濕重用真武湯和實脾飲,從表面來看,實脾飲更適合,但仔細再分析一下:實脾飲適用于寒濕困脾,真武湯適用于腎虛導致的脾虛引起的寒濕,從我的情況來看,更象真武湯癥。但真武湯才用那么五劑藥,用量又那么少,真的有用嗎?有點懷疑哦,不過還先試一下吧,反正這幾劑藥是經常吃的,害是不會有,就怕沒效果,吃那么多都沒效果,就這五劑。
先吃一下看,氣虛,已經買了人參和黨參,但今天先按原方試一下,再看情況回味減。
真武湯
〖方源〗 《傷寒論》
84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組成〗 茯苓 三錢[9g] 芍藥 三錢[9g] 白術 二錢[6g] 生姜 三錢[9g]
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5top
〖主治〗
1.脾腎陽虛,水氣內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2.太陽病發汗過多,陽虛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功用〗 溫陽利水。
〖病機〗 本證是由腎陽虛導致脾陽虛,水濕不運內聚而生;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停是標。
實脾飲
實脾飲(《證治準繩·類方》卷二) 實脾散《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白術12克、厚樸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檳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用于脾陽不足,水濕內停,而見尿少浮腫下半身尤著、腹瀉便溏、胸腹脹滿,或身重肢冷。舌苔白膩而潤,脈沉遲者。本方與五苓散合用也可治療慢性腎炎水腫、心臟病水腫或肝硬變腹水之輕癥而屬于脾陽虛者。
◎方 名:實脾飲(利濕之劑)
總 結:陰水
組 成:大腹皮6g、茯苓5g、白術12g、炙甘草3g、木瓜6g、附子6g、黑姜6g、草豆蔻3g、木香3g、厚樸6g
主 治:治肢體浮腫,色悴聲短,口中不渴,二便通利。
兩藥看起來相似,其實有別.一,苔白,舌淡胖,用真武湯.苔厚膩,用實脾飲.二,脈沉細或沉遲無力,用真武湯.脈沉遲用實脾飲.三,治療范圍也有不同,這里就略了.你可以結合臨床慢慢摸索.(這句話轉自己 串雅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