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后就已經在社會上流傳,那時候不叫《詩經》,叫“詩”或“詩三百”?!对娊洝匪盏淖髌飞献晕髦艹跄辏ü笆皇兰o),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六世紀),前后歷經五百年,保存的作品又三百零五篇,分“風”“ 雅”“ 頌”三部分,大部分是各地民歌,有一小部分是貴族的作品。涉及的地域相當廣闊,東到山東,西至陜西、甘肅,南至江漢流域,北到河北、山西,覆蓋了整個中原地區。內容也非常廣泛,從生產到祭祀,從飲宴到征戰,從愛情到婚姻。不但有寫人民疾苦的諷時之作,也有寫花前月下的幽期密會。
孔子對“詩三百”很是推崇,他曾經對弟子們說:年輕人該好好學習詩,它可以培養人的想象力,觀察力,對如何交際朋友,諷刺政治都有幫助,近者可以治國齊家,還可以認識許多鳥獸草木之名呢。從孔子刪詩,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對《詩經》的重視。
由于經過孔子刪存后的《詩經》倡導了一種重禮儀、重歷史的人生哲學,在文學和政治的關系方面又作出了詩可以興觀群怨的樣板,成為了先秦儒家所崇奉的重要經典。這些都跟商鞅在秦國提倡的重刑、重當世、君權至上相違背,所以,這部中國最早詩歌總集就成為了最早被禁的圖書。
《詩經》第一次被禁毀是商鞅游說秦孝公,推行變法,主張“燔詩書而明法令?!边@是《詩經》首遭禁止。第二次秦始皇采用李斯之言,焚書坑儒而再度遭禁。
要不偉大的詩歌集,因為商鞅、李斯差點成為絕唱。如果不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詩經》抬高到經的位置,我們今天恐怕將看不到這么一部閃耀著先人智慧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