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媽媽育兒助手
嘟嘟今年四歲,圓圓的臉蛋兒,大大的眼睛,頂著一個蘑菇頭,再加上一條背帶褲,走起路來甚是可愛,所以嘟嘟就是別人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跟嘟嘟剛接觸的人眼中,那是非常的討喜,但是在嘟嘟的爸爸媽媽的眼前,嘟嘟“淘氣”的本質暴露無疑,這讓嘟嘟的爸爸媽媽非常頭疼,有時候甚是難堪。
嘟嘟還有一個讓爸爸媽媽無法忍受的就是,嘟嘟爸爸媽媽帶嘟嘟到鄰居家或者是朋友的家里。到了人家的家里,總是亂翻亂動,動動這兒,動動那兒的,一刻也不停止。甚至爬到人家的沙發上,又是蹦,又是跳的。不管嘟嘟的爸爸媽媽怎么勸說,嘟嘟就是不聽話,每當這時候,氣的嘟嘟的爸爸媽媽沒辦法,在鄰里朋友面前非常的尷尬。回到家就是一頓暴打,可是打完之后,又是心疼的不得了,而且嘟嘟的這種行為,也并未有所改觀,這讓嘟嘟的爸爸媽媽很是苦惱。
觀點:懲罰是無法阻止孩子的不良行為的,打罵更是無法讓孩子改正自己所犯下的錯。在打罵孩子的那一刻,孩子看似特別的害怕,你以為孩子會得到教訓,不會再犯同樣地錯誤。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此刻孩子的內心根本沒有反省所犯下的錯,更不會去考慮以后要改正自己的行為,甚至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
有的父母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有不得不打的時候。那么如何通過“打”孩子來達到我們的預期的目的,發揮它本身的作用呢?
1、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父母要盡量做到不打孩子,如果真的到不得不打的時候,父母的首要任務是,要穩定好自己的情緒,必須冷靜的看待這件事情。因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暴怒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準確的指出孩子犯錯的原因的,而且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時候父母可以通過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一方面可以平靜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有助于孩子換位思考,促進孩子的反思。
2、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對于孩子犯了錯,父母最好不要過多的批評,對于后果在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可以讓孩子自己承擔。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情,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也可以讓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反思,有利于今后孩子同類錯誤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