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林孝義教授介紹:臨床上痛風患者堅持治療12個月的比例僅有22.6%,而50%的痛風病人存在腎功能降低。提高痛風患者的依從性,降低痛風引起腎損傷的概率,是刻不容緩的事。痛風治療,融晶、保腎、調代謝一步不能少。
融晶:“晶”指的是尿酸鹽結晶,痛風疼痛和尿酸鹽結晶沉積有關。常規治療都以消炎止痛為主,這只起到了止痛作用。但卻忽視了尿酸鹽結晶的清除。對于關節而言,尿酸鹽結晶的存在會導致關節疼痛、變形、痛風石、反復性發作。所以要想徹底解決疼痛達到治痛的效果就要融解并清除血液中和附著在關節內部的尿酸鹽結晶。
人體每時每刻都在新陳代謝,人體內產生的“廢物”大多數是由腎臟排出,如果腎臟的代謝功能受到影響,人體就會產生病癥。腎臟內的尿酸排泄不出去,對腎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血液中尿酸鹽濃度增高達到過飽和狀態,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腎臟而引起病變,嚴重時還會形成痛風性腎病出現腎結石、腎衰竭甚至尿毒癥。
而尿酸鹽結晶的形成則是尿酸過高導致,尿酸高的根源則是代謝系統紊亂導致,所以,平衡代謝,預防尿酸鹽結晶繼續沉積到腎臟或其他臟器尤為關鍵。痛風的源頭在于代謝紊亂、免疫功能失調。只有代謝、免疫雙向調節平衡,代謝產物才能正常排出,尿酸也不會升高。從而就不會析出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及腎臟處,避免痛風反復發作及發展為痛風性腎病。
為什么尿酸高?因為腎臟代謝紊亂引起,只有讓人體尿酸的生成和排泄都正常,才不會繼續升高,有效改善腎臟的代謝功能,及時將體內的尿酸代謝出去,減少尿酸鹽結晶的產生和沉積,從而達到“保腎調代謝”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