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姜盛武
圖源 / 堆糖
兒時,農(nóng)村還沒有通電,也就根本談不上在家里看電視,我們最渴望的就是看露天電影。因?yàn)樵谖覀冄劾铮瑳]有比銀幕上流動的世界更讓人新鮮神奇的了。
那時,我們鄉(xiāng)里有個電影放映隊(duì),輪流到各村放映,一個村一年也就輪到一兩次。為了看電影,哪怕走幾里甚至十幾里夜路都樂意。一聽到那個村子將放電影,夜晚的鄉(xiāng)村小路上便充滿了歡樂的笑聲,手電筒的光便亮成一片,像流動的星星一樣向放電影的村子方向蠕動,和天上的星辰構(gòu)成一幅美妙的鄉(xiāng)村風(fēng)景圖。
放映隊(duì)何時到村里放電影,是我們這些屁孩們最急切知道的“大事”。當(dāng)有一天早讀課上,村支書的兒子胖墩神秘地告訴我們:鄉(xiāng)放映隊(duì)晚上要來村放電影時,我們就像猴子撈到了月亮那樣興奮,一起尖叫起來。放了晨學(xué),我們就像插了翅膀的小鳥,一路大呼小叫地把晚上有電影看的消息紛紛揚(yáng)揚(yáng)地撒遍整個村子。
接下來的一天,人雖坐在教室里,但魂兒已飛到了村后經(jīng)常放電影的大曬谷坪上去了。好不容易熬到傍晚放學(xué),我們幾個小伙伴撒開腳丫子飛奔去看放映場地。場子里已經(jīng)搭好了“同”字木架,村民兵連長正雙手比劃著指揮兩位叔伯掛黑邊白幕布和箱型喇叭。一張八仙桌已放在了大曬谷坪的正中,八仙桌的“腿”上已豎綁起一根長竹篙,年輕的放映員正站在桌子上栓電線和掛電燈泡。年老的放映員已在曬谷坪邊的大樟樹下安頓好了綠色的發(fā)電機(jī),正在樹丫上栓汽油瓶,我們幾個嘻嘻哈哈地圍著看。胖墩仗著老爸是村支書,斗膽問了一句:“放映伯伯,今天晚上有幾個什么‘片子’?”老放映員回頭看了看胖墩,說:”你老爸沒告訴你???一個老片子,一個新片子,片名暫時可不能告訴你們。”老放映員正賣關(guān)子的時候,村民兵連長走了過來,故意詐唬我們:“老片子(騙子),新片子(騙子),一老一少兩個騙子還不把人騙懵了?”大家一聽都哈哈大笑起來。
我們回望了一下村后珠湖,夕陽開始躲到湖邊龍吼山那邊去了,只剩下一個腦頂子,天色也麻了下來。這時,年輕的放映員放完了電線徑直走了過來,從木箱子里拿出一根大拇指粗約兩米長的很結(jié)實(shí)的繩子,在綠色發(fā)電機(jī)一頭的軸漕上纏了幾圈,然后抓住繩子一端向上一拉,“突、突、突……”發(fā)電機(jī)響了,過不大一會兒,八仙桌那邊長竹篙上的電燈泡也亮了起來,我們激動得又是一陣歡呼!村民兵連長咋呼道:“你們還不回去吃晚飯,等下看電影?”我們這才回過神來,撒開腳丫子向家中跑去。
到家后,放下書包,便鉆進(jìn)廚房胡亂扒了幾口飯,臉和腳也顧不得洗,就像有鬼催一樣,揣了個烤紅薯在衣兜里,就往場子跑。夜色濃起來,天上的星星越眨越歡,因?yàn)榉烹娪?,村子里也比平時熱鬧了許多,三三兩兩的村民肩扛著長板凳、竹椅,打著手電筒,一路說笑著向放電影的場子走去。還未走到場子,油條的香味已然飄進(jìn)了我的鼻子,遠(yuǎn)遠(yuǎn)望見場子中間竹篙上的電燈正像一顆小太陽般發(fā)出耀眼光芒。到了場子,看電影的人已經(jīng)是熙熙攘攘。我們幾個要好的伙伴碰了頭,便往場子中間的八仙桌方向鉆,到了近前一看,放映員還沒來,八仙桌下面有個大木箱,里面肯定是放映機(jī)和今晚要放的片子。看守大木箱的是白天幫忙的大伯,他正坐在八仙桌旁悠閑地抽著旱煙。大家不時向路口張望。這時不知誰喊了一聲:放映員來了。人群像波浪般自覺分出一條通道。村民兵連長很神氣地走在前面。一老一少兩位放映員則披著上衣,肩膀一聳一聳著,一副大駕光臨的樣子邁步跟在后面。他們一定是喝了一點(diǎn)小酒,走路說話時將酒氣噴了出來。他們走到八仙桌前,民兵連長又是遞煙又是點(diǎn)火,年輕的放映員猛抽了一口,閉上嘴,兩股青煙從他的鼻孔里噴了出來,他這才不慌不忙掏鑰匙開鎖,從木箱里取出放映機(jī),在桌子上架好,然后接通線,開關(guān)一擰,一束光影從鏡頭射出,呈正方形投到銀幕上,人群一陣歡呼。我和小伙伴們像跳蚤一樣蹦到鏡頭前,露頭做怪樣,揮著小手做著形形色色的怪狀。他等我們這些屁孩兒瘋得差不多了,便吹了吹扎著紅布的麥克風(fēng),喊了幾聲:“喂、喂、喂……不要擋住投影,電影馬上開始了。”老放映員這時從木箱里拿出一只空片盤,套在放映機(jī)的橫軸上,又從片箱里取出一盤滿滿的片帶套在另一個橫軸上,他接著扯出一段片頭膠卷對著電燈瞧了瞧,便扯著片頭膠卷連搭在空片盤上,又熟練地轉(zhuǎn)了幾圈空片盤,兩個片盤之間被膠卷連接了起來。
當(dāng)我們轉(zhuǎn)頭看銀幕時,畫面已出現(xiàn)了,箱形喇叭里傳來越劇的曲調(diào),片名是神話劇《云中落繡鞋》。電影正式放映,原先松散的人群隨即涌向中間場地,我們這些屁孩兒很快就被淹沒在人群里,望大人們的項(xiàng)背了。沒辦法,我們像耗子一樣鉆出重圍,跑到最前面看。掛銀幕的“同”字架太高,不一會兒脖子就仰得酸痛吃不消,我們只得到處“打游擊”,這個邊上站站,那個邊上立立,電影根本沒看進(jìn)去。胖墩帶著氣憤的口吻說了一句:“看又看不到,又是咿咿呀呀唱個沒完沒了的老戲,不看了。”聽他這樣一說,大家也覺得沒勁,索性在場子周圍游蕩起來。
我們游蕩到場子一角,看到一個穿藍(lán)格格布的小姑娘,她挎著一個圓竹籃子,上面蓋著一塊藍(lán)布,嘴里時不時甜甜地喊一聲:“賣葵花籽啰……”胖墩可能帶了錢,徑直走到小姑娘面前,問了一聲:“怎么賣?”“一毛錢一大(酒)盅,五分錢一?。ň疲┲?。”小姑娘笑瞇瞇地回應(yīng)道。胖墩從口袋里掏出幾張皺巴巴的小紙幣,放在光處仔細(xì)看了看,遞給小姑娘兩張“農(nóng)民集體下地干活”——老版一角人民幣。“來兩大(酒)盅。”胖墩邊說邊把上衣口袋側(cè)了過去,小姑娘接過錢,掀開藍(lán)布,滿滿地盛了兩大(酒)盅,倒進(jìn)了胖墩的口袋。我們幾個像土井蛙一樣瞪眼看著,真想伸手到小姑娘的圓籃子里偷抓一把葵花籽就跑。胖墩對我們招了招手說:“來,給你們嘗嘗。”我們幾個立即湊上前,差點(diǎn)兒頭碰了頭,胖墩每人分了幾粒,便揮了揮手說:咱們走。還沒走出三步,幾粒食鹽炒的葵花籽就被我嗑完了,那咸咪咪的原味讓我們?nèi)滩蛔∩舷绿蚱鹆俗齑健?/span>
我們往前走,又轉(zhuǎn)到了油條攤前。油條攤的土爐子火燒得正旺,把夾油條的中年婦女的臉映得紅通通的,她正手拿長長的竹筷子翻弄油鍋里的油條,偶爾從油鍋里夾出一根炸好的油條擱放在鐵絲漏網(wǎng)里。炸油條的師傅臉龐瘦峭,系著藍(lán)圍裙,只見他兩手在案板上扯拉拍壓著粉皮,切條壓合,甩扭成形,平投入鍋,動作嫻熟,一氣呵成。這時來了個買油條的大嬸,從包了幾層的手帕里,小心翼翼地抽出幾張毛票,說是買幾根油條給自己的公婆嘗嘗,炸油條的師傅便樂呵呵地從漏網(wǎng)里揀了幾根剛炸好的油條,再從案板上抽出兩三根稻草捆上打結(jié),交給大嬸。在那樣一個肚子經(jīng)常處在半饑餓狀態(tài)的年代,這么近距離地看著那金黃黃冒著無比誘人香味的油條,我的口水不知不覺就溢了出來,恨不得伸出兩根手指放到油鍋里炸了吃。這時胖墩回過頭對我們說,我還有兩毛錢,可以買兩根油條,我吃一根,你們分吃一根。大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高興得連呼“胖墩萬歲!”雖然每人只分吃到大拇指長的一截油條,但已經(jīng)比做了神仙還過癮。
《云中落繡鞋》終于放完了,正在換片子。此時,我肚子也開始有點(diǎn)餓,便掏出衣兜里的烤紅薯咬起來。小伙伴海子看到我吃紅薯,吐吐舌頭搖搖頭說:我家一天三餐都要吃一碗紅薯,吃得肚子脹氣,都吃膩了,看到紅薯都想吐。我沒搭訕,又使勁咬了兩口紅薯,便隨手扔掉了。
我們期待的新片子就要上演了,大家都在議論,認(rèn)為一定是一部新戰(zhàn)斗片,結(jié)果銀幕上片頭畫面是一群小孩子在學(xué)武術(shù),隨后打出的片題是三個黃色大字——少林寺。大家一看,這個片子給人一種全新感覺,穿古裝有武打,都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我們也不想“荒廢”了這場好電影,決定找一塊“有利地形”,但是幾乎所有的“有利地形”都被別人占了。胖墩說:海子,你一天三餐吃紅薯,到前面放個“臭彈”,炸出一塊地盤,讓大家“作正經(jīng)”看一場。海子把嘴一翹,說:“我一個人可能勢單力薄,大家能放的都去放唄!”胖墩說:“也好,海子你做先鋒。”說完,大家嘻嘻哈哈推推搡搡地鉆進(jìn)了前面的正中人群。好家伙,海子的一個“臭彈”放出來,立即炸得人仰馬翻,他周圍的人紛紛捂著鼻子閃開了。就這樣,一塊竹匾大的“根據(jù)地”被開辟了出來,我們用手扇著鼻子進(jìn)駐“根據(jù)地”。胖墩說:海子,這回你立了大功!他又回過頭來對我們說:你們幾個要保衛(wèi)鞏固好這片“根據(jù)地”。我們都笑著回答道:堅(jiān)決完成任務(wù)。整個后半場,周圍的人都不敢侵犯我們的“根據(jù)地”。《少林寺》真精彩,我們看得眼睛都不敢眨,不時為劇中小虎子(李連杰)出色的武技拍腿喝彩,那晚我們都沉浸在電影中。翌日和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這一群小伙伴們還沉浸在電影《少林寺》的故事里,劇中的小虎子成了我們心中的武神,大家一有空,就模仿“小虎子”,嘴里喊著“哈、哈、哈……”練起花拳繡腿來。后來,覺得這樣還不“粉絲”,索性偷偷地跑到村里的剃頭師傅家里,個個將頭刮成了“葫蘆瓢”,村里的大人們見到我們就喊:少林寺、少林寺……
如今,鄉(xiāng)村露天電影已悄然離我們遠(yuǎn)去,而看露天電影的那些記憶,卻長存在我的腦海里,是露天電影帶給了我們許多童年的歡樂,讓我們度過了人生最難忘最美好的時光。
· END ·
版式設(shè)計(jì) / 湛藍(lán)
作者簡介
姜盛武,1972年9月生,江西省鄱陽縣人,教師,業(yè)余寫作愛好者,鄱陽湖文化研究會會員,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和叢書發(fā)表或登載散文、詩歌100多萬字,有多篇作品獲獎,出版了個人散文集《那片湖山》。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tuán)隊(duì)
總編:湛藍(lán)
名譽(yù)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路人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fēng)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yuǎn)山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