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簡述班主任工作的內容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3)建立學生檔案;
(4)開展班會活動;
(5)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6)操行評定;
(7)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42. 小學德育的途徑
(1)政治課與其它學科教學;
(2)課外和校外活動;
(3)社會實踐活動;
(4)團體活動與集會活動;
(5)班主任工作。
43. 簡述德育的方法
(1)說服教育法;
(2)榜樣示范法;
(3)指導實踐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評價法。
44. 簡述美育的功能
(1)美育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精神;
(2)美育具有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美發展,具有提高形體美的健康性和藝術性價值;
(4)美育有助于學生勞動觀點的樹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術美學的價值。
45. 簡述美育的實施途徑
(1)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進行美育;
(2)通過大自然進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美育;
(4)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美育。
46. 簡述美育的實施途徑
(1)教師指導法;
(2)欣賞法;
(3)活動法和實踐法
47. 簡述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柯爾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分別是:
(1)前習俗水平
第一階段:懲罰服從取向階段;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2)習俗水平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第四階段: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3)后習俗水平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取向階段;
第六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48. 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
(1)外部條件: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群體。
(2)內部條件:認知失調、態度定勢、道德認知。
49. 良好品德的培養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辨析;
(5)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
50. 簡述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
1.選擇研究課題;
2.查閱文獻資料;
3.制定研究計劃;
4.搜集與整理材料;
5.撰寫研究報告;
6.總結與評價。
51. 簡述說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說服教育法是借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認識的方法。
運用說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明確目的性;
(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3)注意時機;
(4)以誠待人。
52. 簡述指導實踐法的基本要求
指導實踐法也稱實際鍛煉法,是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煉和考驗,以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運用指導實踐法要注意:
(1)運用實踐鍛煉的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鍛煉。
(2)在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與提高他們的認識、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相結合。
(3)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進行持之以恒的鍛煉。
(4)要不斷地督促檢查,使之堅持。
(5)調動學生實踐鍛煉的主動性。
53. 簡述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覺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
運用情感陶冶法的具體要求:
(1)是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情境創設;
(3)與啟發說服相互結合。
54. 簡述班主任工作內容。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確立目標;建立班委會;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有計劃的組織開展班級活動。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4)協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評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
55. 教師威信的建立途徑有哪些?
(1)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整理
(2)培養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4)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學生的朋友與知己。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整理
56. 簡述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一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與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整理
57. 簡述中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全方位考點,整體掌握&個別原則的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知行統一原則(也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4)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5)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6)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的原則;
(7)長善救失原則;
(8)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平行主義德育原則)。
【記憶口訣:書方知信,極致因善】
58. 簡述疏導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疏導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
(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