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么地方,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寺院,它們有的是千年古剎,也有的是百年廟宇,吸引了無數善男信女。在眾多寺院中,最具體特色的莫過于北京市郊外的一座寺院,如果您想去參觀,一定要帶上一把手電筒,否則根本無緣見到其中的寶貝……究竟是什么神秘之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這座獨特的寺院叫做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以北的翠微山南側,雖然寺院的面積不大,但它卻是很多專家學者們最向往的寺院。史料記載,法海寺的前身是漢代龍泉寺,后來龍泉寺毀于天災人禍,直到明朝正統年間明英宗才下令重建該寺院,最后命名為法海寺,意為佛法深廣如海,浩蕩無垠。
公元1444年,法海寺建成完工,不久之后明英宗又特賜一部《大藏經》存于寺內,一直以來都被寺院僧人奉為至寶。新寺院氣勢恢宏,內有大雄寶殿,四大天王殿,鐘鼓樓和藏經樓等二十多座建筑,其中有很多也一直保存至今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尤其是寺院內的白皮松,已經有1000歲了,被譽為北京白皮松王。
因為法海寺遠離市區,所以整體都保存十分完好,雖然每年游客不多,香火也不再如歷史上那般鼎盛,但是寺院內一件寶貝卻如黑夜中的一盞燈火,吸引了眾多專家和學者前往一睹真容。然而,很多人來了之后卻都吃了閉門羹……其實,寺院的寶貝是壁畫,但不是普通的壁畫,其藝術價值比肩于敦煌莫高窟,如果想一睹法海寺壁畫真容,在去之前一定要帶上冷光手電筒。因為冷光手電筒的光不會影響壁畫上的顏料,就如同參觀莫高窟壁畫一樣,都在漆黑的環境中不見自然光,所以這也是對壁畫的一種保護,才能永久的保存下去。
在對壁畫的研究過程中,專家們從楞嚴經幢上發現了一些名字,研究后確定為明代正統九年留下的,推測應該是繪制壁畫工匠和畫師的姓名,比如畫士張平,李原,還有畫士官袁福慶等等。由此可見,這些壁畫都是官家監制的,所以質量如此之高,并能完好無損的保存至今,這在其他的寺院的壁畫中還從未見到過。還有一些專家表示,法海寺壁畫的成就,如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跳出了歷史的束縛,獨具匠心,并且大膽創新。
法海寺壁畫的創新之處在于,用了金粉堆疊和疊暈渲染的技法,簡單說金粉堆疊就是在壁畫外側涂抹了濃厚的金粉,在不同的光線角度下有不同的色澤,而疊暈渲染則突出了畫面的立體感,看起來不像是平面畫,進而營造出裸眼3D的觀賞效果,這在以往歷朝歷代的壁畫中還未有先例,令觀者驚嘆不已。
與著名的敦煌壁畫,或者永樂宮壁畫相比,無論是在色澤上,還是繪畫技法上,尤其是浮雕效果上,法海寺壁畫也都要更勝一籌,比如文殊菩薩和水月觀音像,都能清晰的反映出法海寺壁畫的特點。有的壁畫專家表示,繪制法海寺壁畫幾乎全部一氣呵成,一筆一劃都沒有重復,即二次描摹和補改,更沒有廢筆和未完工之處,而這些在敦煌壁畫和其他壁畫中卻屢見不鮮,由此也反映出法海寺壁畫高超的技法和藝術價值。
總而言之,隱藏在翠微山的法海寺是一座藝術寶庫,但很遺憾卻鮮為人知,不過這也是一大好處,去的人少了,寺院建筑和壁畫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還它一片本來就屬于它的凈土,這在當下也是最為重要的。
參考資料:
《人美畫譜-法海寺壁畫》 作者:蘇柏斗,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