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在京西石景山模式口,公交車不直達(dá),下車后還有兩三公里彎彎曲曲繁榮的商業(yè)小街道,自駕車也不方便,來尋訪的人們需要邁開腿再朝這坐落半山的不算大的寺,所以游客少到一天二三十人,來訪的人們基本上也只是奔著一個目標(biāo)——瞻仰那驚世駭俗的名朝壁畫。不過,寺院有20元的門票,如果進(jìn)大雄寶殿觀賞真跡壁畫還得交100元的費(fèi)用,還不能拍照,因這里有明朝最高水平的宮庭畫師的作品。 敕賜法海寺碑記,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立,碑文記述了法海寺地理位置及寺院情況。禮部尚書胡瀅撰寫,楊春等鐫刻。
白皮松;兩棵距今已有千年,為北京白皮松之王 曼陀羅藻井 現(xiàn)以大雄寶殿內(nèi)保存完整的十鋪明代壁畫,堪稱明代壁畫之最,聞名中外。是明清以來現(xiàn)存少有的由宮庭畫士和畫士官所繪的作品。上圖大雄寶殿
大鐘鑄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高1.75米,重1068公斤,用泥范青銅精制而成。從鑄造工藝,精美程度上,可與世界四大鐘王之一的大鐘寺的永樂大鐘相媲美。鐘體上鑄有助緣法海寺的功德人1154名,鑄字3400多均為楷體。鐘的外壁上方由20片菩提樹葉組成,還有13行梵文經(jīng)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