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誰的岡仁波齊? | 跟張楊一起喝茶聊天

在見到張楊的時候,雖然見過他的照片,但我還是感到些許意外。他一頭長發,帶著八廓街上最常見的那種帽子,皮膚黝黑,像一個真正的藏人。

因為《岡仁波齊》之前的電影,我一直覺得張楊是一個對世界充滿憤怒的人,他應該走在人群中,但是保持著適當的疏離。在聊天的時候,可能由于第一個問題問得太大,我能感到他有些許的緊張,并且一點都不尖刻。

我在他的臉上,看見了我在拉薩街頭看到的那些表情,歷經風霜,但卻充滿平靜和安樂,仿佛河水流過一般自然而然,充滿內斂和溫潤,黝黑的臉上有高原烈日留下的痕跡,卻顯出一種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越發清晰、從容的氣場。

我有個朋友說自己看了幾百遍他的電影《昨天》,一直都在他的電影中吸取力量,希望他簽四個字:順其自然

這句話來源于披頭士的歌詞,在《昨天》中反復出現,

“陰云密布的夜空,

有一個聲音指引我的方向,

順其自然”。

張楊很開心的簽字,他說,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狀態。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順其自然是什么?尋找與“自然、自我”契合的道路,不管是通過電影、宗教還是探險,都是一種修行。在這條路上,都通向我們共同的“岡仁波齊”,找到它,就是我們一生的使命。

電影的朝圣,藏人的朝圣:

“敢不敢徹底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義無反顧的墜落”

從電影院出來,一直在哼唱這首由樸樹創作的《岡仁波齊》主題曲,歌名英文翻譯過來,叫做“心無所懼”,腦海里不斷一幕幕的回放著這樣的畫面。

朝圣的隊伍艱難的跋涉在暴風雪里,大雪遮天蔽日,天地間只有一行微如塵埃的朝圣者,以身體丈量高原,宛如雕塑一般向前的身影。

遇到山上滾下的飛石,腳被砸傷了,稍微休息一下,又繼續前行。遇到繞不過去的水洼時,他們像魚兒一樣,將身體結結實實的摔向水中,五體投地的磕長頭,沒有一個人逃避,沒有一個人偷工減料,“輕輕一笑,所有的苦難都灰飛煙滅”。

在他們眼中,面對困境,早已經融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不達心中的神山,誓不罷休,肉體低到塵埃里,靈魂卻如高高在上的繁星。

他們相視一笑,美得扎心。那是一種我們已經遺忘了的姿態,人應該怎樣為了自己的心而前行,怎樣的人生才算圓滿?遇到危險就逃避,是明哲保身的犬儒主義,還是聰明的活法?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才會誕生,

那才是我”

張楊和樸樹攜手,是很多觀眾關注的亮點,因為這是兩個曾經陪伴過青春成長的“朝圣者”的合作。


在創作這首主題曲時,雷曉宇曾經采訪過樸樹,他說:“這是我寫給內心猛虎的一首情歌,騙別人容易,騙自己做不到,走了這么多彎路,我還是愿意自討苦吃,向少年派一樣,帶著猛虎前行”。

樸樹用了14年的沉淀去打磨這首歌所在的專輯,而這首寫給岡仁波齊的歌,他將其稱之為“音軌上的血”,他曾經恨過音樂,想要逃離創作者的宿命,以為在佛教、靈修、中醫中能找到內心的平衡???4年后,他還是完成了自我的蛻變?!懊總€人都會回到命中注定的路”,而這個看輕物質和世俗的擰巴青年,仍然選擇在音樂之路上繼續自己的“朝圣”。

而張楊在距第一次進藏的二十三年后,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用苦行僧的方式跟朝圣隊伍一起行走,同吃同住,不預設劇情,放棄之前已經駕輕就熟的拍攝技巧,用最笨的方式去尋找劇情沖突,放下成見去盡可能貼近真實的藏人。

”這部電影不完美,但我正在試圖靠近心中的岡仁波齊“,張楊說,“我也在經歷一個自我確認的過程,拍攝通向內心世界的電影,是我的圓滿”。

我們在導演的鏡頭中,可以體驗到紀錄片濃厚的質感,沒有煽情的音樂鋪墊,用木板擊打地面、風雪呼嘯,汽車路過的同期聲作為配樂,增加了朝圣路上的真實感。

而最令人感動的,就是這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詩意。

雖然有設計好的大結構,但是生活細節卻是完全真實的,不了解藏傳佛教的觀眾,可以在片中看到藏人在朝圣之前,需要怎樣去事無巨細的做準備工作。從打磨手板,買膠鞋,做羊皮圍裙,組隊出發,一切都井井有序。

雖然電影敘事平靜如水,剝離了儀式化的神圣感,信仰就像是呼吸一樣自然發生,融化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這部電影最大的力量,就在不斷重復的日常生活中。

其中有不少極富戲劇張力的片段,死亡的哀傷伴隨著生的喜悅,苦難伴隨著平靜的快樂,就連出發也如水般不著痕跡,沒有慷慨激昂的誓言和儀式,在村民的目光中,一行人突然就將自己摔向地面,磕長頭離開了村莊,仿佛回家一樣自然。

從此山長水闊,2500公里的朝圣路上,他們路過風霜雨雪,路過生老病死,路過春夏秋冬,路過金黃的油菜花田,和泥濘不堪的山路。重復的俯身,磕頭,站立,在兩百天無止境的重復中,信念卻始終如一的嶄新。

每個人都在“自我確認“的路上

孤單和自由緊密相連

記憶中的張楊電影有兩個關于“孤單”的片段:

在《昨天》中,賈宏聲是一個搖滾青年,他的走路的姿勢僵硬,永遠擺出跟世界對抗的姿態,把列儂視為自己的精神之父。突然間天降暴雨,眾人紛紛都躲到橋下,而賈宏聲卻獨自朝雨中走去。那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轉身,他的背影顯得孤單卻勇敢。

在《洗澡》中,老爺子守了一輩子的澡堂子被拆了,那里凝聚了所有街坊鄰居和老北京人的記憶。傻兒子站在被拆遷的地方,唱起了“我的太陽”,他像是一個孤單的守護者,為必將逝去的時代唱起了一曲悼念之歌。

他們為什么而孤單?

黑塞曾說:對于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并在心中堅守一生。

我是誰?

要去向哪兒?

我的理想和信仰是什么?

這是張楊一直在電影中想要探討的問題,孤單和自由往往緊密相連,孤單往往來源于對自我極度清醒的認識。

在《昨天》中,賈宏聲說:“我沒有選擇,只有死磕”,他的痛苦來源于“自我確認”過程中的掙扎,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不被自己反對的人?

在“自我確認”中陷入孤獨的人很多,《瓦爾登湖》的梭羅,《在路上》的杰克.凱魯亞克,垮掉的一代中的金斯堡,《涉足荒野》中的女主角,還有攜帶猛虎出行的少年派。美國的公路文學,所有探索人類未知境界的探險家,他們都在這條尋找的路上。

在《岡仁波齊》中,當藏民們用來拉行李的拖拉機被汽車撞壞后,他們就一起拖著車走,不過拖著車走一段,就又回到原點,重新用磕長頭的方式,沿著車行的方向走完。自討苦吃,不趨利避害,沒有人強行要求,一切只為自己的初心。

藏民們通過用身體去丈量朝圣之路,去走這條充滿孤單的“自我確認”之路,雖然每個人朝圣的目的并不相同,不管是為了逃離,為了父母,還是為了眾生,但共同通向的終點都是: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不斷的重復匍匐前行,是他們尋找信仰的方式。

張楊也曾經經歷過結結實實的孤獨之旅,他說,那段時間他很迷惘,但那次旅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他第一次獨自背包出行,用三個月的時間,從甘肅到青海,再奔西藏,碰到什么車就搭什么車,跟貨車司機聊天,住四塊錢一張鋪的房間,睡火車上的餐車,靠吃別人送的月餅,一路從西寧撐到北京。

在這條路上,

他跟自己對話,

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我是誰?”

然后在他的導演生涯中,終其大部分的影片,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又想起了另外一部富有探險氣息的電影《陸上行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次通向恐怖森林的探險旅程,開啟這次探險,只因為主人公心中的一個執念:要在秘魯的原始森林中建出一座宏大的歌劇院。

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但主人公最終在這個夢中,與自己相遇。

在著名公路片《涉足荒野》中,那個經歷了毒品、混亂的徒步女孩,站在史詩級別的pct徒步線路上,將血肉模糊的腳趾蓋揭下來,她一邊罵著,但最終還是認為:“在錯失風景,飽經滄桑之后,我找到了自己的路”。

在梭羅的《瓦爾登湖》中,也曾說:”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span>

西藏是一個“救贖”的符號?

還是真實的純潔?

在《岡仁波齊》上映之后,有一個質疑的聲音:張楊是否將西藏符號化?劇情中的朝圣路,是否是對藏人生活的真實反映?

關于西藏的元素,在張楊的電影中曾經反復出現,張楊本人也具有濃厚的西藏情結。

在99年他拍攝的《洗澡》,就是一首哀嘆傳統文化正在走向落寞的哀歌,傻兒子像一個孤獨的勇士一般,向拆遷的隊伍瘋狂開炮,他在反抗的東西是什么?有人說,是冷漠的現代性,有人說是現代文明無處不在的侵襲。

在這部片子里,就曾經出現納木錯朝圣的老奶奶的鏡頭,她們向著心中的圣湖匍匐前行,認為這片湖可以洗凈人的靈魂。

“他們要到很遠遠的地方去洗澡,

如果錯過今年,

就要再等12年”

西藏在這里構成了和現代文明的對比,它像傻兒子一樣,是背負信仰的勇士。

而在《昨天》里,張楊也曾經提到過想讓賈宏聲和父親一起去西藏朝圣,和片中主線構成對照的想法。他是否想要在西藏文化中,找到都市問題的答案?西藏對于他來說意味著救贖還是對靈魂的終極拷問?

張楊接受采訪時說,“我曾用很長的時間去理解西藏,這里的自然和人文都具有太過豐富的內涵,因為你如果對西藏的理解到不了一定的高度,就是對這個題材的浪費?!?/span>

這個時間,張楊用了23年。他第一次進藏背包旅行是在91年,那是他最迷惘的階段,他說:

“我覺得西藏,一直都在帶給我力量。我能切身感受到這種力量,從雪山、草原到藏民、佛教,這跟城市的生活完全不同,而且扎得越深,感受就越深刻,我很想用電影去表達自己的思考?!?/span>

2007年,為了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改編成劇本,他和作者扎西扎娃一起深入藏地的牧區,一邊改編劇本,一邊在藏族的牧區體驗生活。

“我看到了現代生活方式正在慢慢進入城市,但是西藏的牧民仍然保存著天性和原始的生活方式,美麗的藏式老建筑讓我心馳神迷,女人們仍然穿著藏式的服裝,在這片雪域高原,外來文明的力量擴散得比任何地區都緩慢”

這時張楊覺得“有點深入西藏的感覺了,可以開始拍攝了,他說:

”最關鍵的出發點是,藏族人認不認可這個電影,我不是拍給老外和都市人看的。片子出來后第一個觀眾就是我的演員,他們覺得這個電影是否真實是最重要的“。

對于網上很多對于“偽記錄片”的疑問,張楊解釋道,他從來沒有說這是一部真正的紀錄片,這是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片,它的拍攝自由而隨意,在素人演員們的日常生活中即興挖掘故事,在轉換成電影語言。

在影片開拍之前,張楊就已經對基本的人物和結構作出了設計,

“我想,這條朝圣路也是每個人的朝圣路,所以要容納人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每個人上路之前都懷抱自己的目的,有的為了贖罪,有的為了父母,有的為了眾生,他們都轉動經筒,默念瑪尼,在一路上找尋生命的答案”。

很幸運,劇組從香格里拉走到德欽,再走道四川巴塘,途徑芒康縣普拉村時,他們找到了心目中的素人演員,導演說:

”素人演員最大的優勢是,他們演出的是自己本人,剝離了很多演員的技巧,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呈現在鏡頭中,而導演則扮演了一個沙中淘金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磕長頭是他們真正喜歡也想干的事情,所以他們既是演員,也是真的朝圣者,這是一個微妙的狀態,我沒有添加太多虛構的成分,盡量呈現自然的生活狀態。

一開始,劇組花了兩個月在村子里跟他們一起生活,只為了讓素人們習慣于鏡頭的注視,擺脫在鏡頭面前的緊張,他們干什么我們就拍什么,一旦他們適應了,就會徹底放松下來”。

上路后的第一個星期,張楊也什么都沒有拍,只是讓他們真正去磕頭,這個時候的演員是朝圣者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每個人的狀態和細節隊伍的長短,誰磕在最前面,再從中找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出來?!?/span>

只有當他們磕出生理反應了,特別累的時候,張楊才慢慢進入拍攝的狀態。“我們要挑選好的角度,有時候需要他們重復的在同一個地段磕好幾次,這時,他們就是一種演員的狀態。

”這就是真實電影和紀錄片的區別,紀錄片不能去干預被拍攝者的狀態,但是我們是要在同一個地方一直拍到滿意為止,再進入下一個地段。他們在帳篷里聊天,念經,生火扛水的時候,我們也在觀察,有時候會讓他們聊幾句,再從中捕捉一些真實的東西“

真正的朝圣者,磕長頭從芒康到拉薩需要用7個月的時間,劇組和藏人們一起從芒康走到拉薩,用了將近5個月的時間,非??拷嬲フ叩臓顟B。張楊說:”按照常規拍這個電影只需要一兩個月,但是我們花足了時間去走這條路,就是要讓這些演員真的變成一個朝圣者。“

西藏的原生態文化正在消逝嗎?

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張楊把鏡頭對準了”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沖撞,朝圣隊伍在路上遇到一個老頭,他扮演了”上帝視角”,告訴朝圣者在禮儀細節上出現的問題,比如不應該系紅頭繩,要磕出包才有足夠大的功德,走路的步數太多了,心中要默念著為了眾生.....

這樣一個類似于精神導師的角色出現在耕田邊,望著在耕田中來回的機械,他嘆息道:

“以前我們耕地至少要三天,之前要跳舞、祭祀,現在的年輕人半天就干完了,耕牛也累得直喘氣,為什么現代人就這么著急呢?“

張楊告訴我:”我沒有對他的話進行引導,他在聊天時,自然而然就說出來了,特別有詩意“

但在張楊看來:“現代生活的沖擊撼動不了藏族人的根,就算在拉薩這樣現代化的城市,他們依然保持著轉經、祈禱、磕長頭的生活習慣,就算生活方式變了,本質還是跟一百年前一樣?!?/span>

但是在西藏以外的西藏,現代文化的沖擊則顯得更加突出。在今年筆者對“稻城亞丁本命年”的采訪中了解到,旅游業的發展讓稻城亞丁的牧民們開始走上跟城市人一樣,上下班的生活狀態,他們逐漸放棄了之前磕長頭或者徒步的轉山方式,為了節省時間,部分藏族人開始采用自駕轉山的方式,來完成對三怙主神山的大轉。(文章請見 稻城亞?。贻喕?,三怙主神山本命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西藏人的生死觀: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一種新的開始

在《西藏生死書》中曾經提到過,在信仰佛教的藏人臨終時,需要舉行一系列的臨終儀軌,而修行較深的僧侶在面對生死時,都十分平靜,藏人看重認識死亡的過程,獨特的生死觀形成這個民族特殊的氣質。

在《岡仁波齊》中的朝圣者中有一位孕婦,在朝圣的路上生下孩子,沒休息幾天又帶著孩子繼續上路,這在拍攝中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孩子的啼哭帶給片子溫暖的色彩。

其中也有一個老人,在到達岡仁波齊時,最終死在了路上,老人去世后,周圍的人顯得很平靜,認為他獲得了圓滿?!彪m然這個情節是經過設計的,但生老病死,都是朝圣路上的常態,片子就是想要囊括人的一生需要經歷的東西“。

張楊談到這個情節時說,在第一次觀看天葬時他感覺到發自內心的震撼。”這是一種可以認識死亡的儀式,這個儀式讓藏人破除掉對肉體的執著,他們把肉、骨頭拆分,然后讓禿鷲叼走逝者的肉身,用這種方式讓肉身回到自然,就像自然界所有的動物一樣,如果你認清死亡,只是返回自然的一種方式,就會破除我執。”

在西藏拍攝時,張楊也很多次跟死亡擦肩而過,98年在納木錯拍攝《洗澡》,因為高反雙目幾乎失明,他覺得自己可能還有10分鐘就死了,他那時心中最急的事情是把影片安排好,告訴留下來的攝影師應該怎么繼續工作。“在那種地區面對危險和死亡是一種常態,正是因為如此,你才會不斷提醒自己和別人,不要把生命當成是兒戲?!?/span>

雖然在拍攝《岡仁波齊》時,張楊設計了老人死在朝圣路上的劇情,但其實他同時也遭遇了真實的死亡:一個騎行的小伙子摔死了。在發現他的尸體后,劇組和朝圣者們一起幫他念經,到拉薩點酥油燈。張楊說:“車禍、戶外事故在青藏線、川藏線上經常發生,在那種極限的環境里,生死只是瞬間的事,想明白這一點,我開車過每一個拐彎的時候,就會更加小心”。

西藏人的生死觀很深的影響過張楊,“藏傳佛教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無常。他們堅信的宗教一直都在告訴他們,死亡可能隨時和明天一起到來,還有一種觀念,生死是一種輪回,死亡并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人們如何面對死亡取決于今天如何度過,看清楚以后,就會更加珍惜當下。”

張楊vs戶外探險

岡仁波齊的路,就是每個人的一生

戶外探險:看完這部片子,我覺得你在描述你心中的烏托邦,你覺得呢?

張楊:在我的理解里,岡仁波齊的路,也是每個人一生要走的路,我把人一生中遇到的問題都濃縮在這部片子里。我想要表達的是一種通往內心的生命狀態,“我是誰,我要去哪兒”,我想要用這部電影去做出自己的解釋。

我也在經歷一個不斷的自我確認的過程,在拍攝上,這部片子讓我找到了電影更多的可能性。對于生活而言,我想要突破現有的生活狀態,我可以是一個電影導演,也可以去大理做一個客棧老板。

戶外探險:劇情的人物設計,是否想要概括你對都市生活的某種觀察?

張楊:我以前在拉薩旅行的時候,經常會注意到各種各樣的朝圣隊伍,有的是以家庭為單位,有的以村莊為單位,隊伍中有的以年輕人為主,有的以喇嘛為主?,F在影片故事中的角色,在真實的朝圣隊伍中都能找得到。

但是我對角色進行了一些設計,在構想中,其中應該有一個孩子出生,一個老人死在朝圣路上,有想要通過轉山去贖罪的人,也有父母帶著孩子,我想要概括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的生活狀態,生老病死都會發生。

所以這部電影中有我很強烈的主觀色彩,我把我對人生的認識都擱在這條路上了,這也是我的野心,我希望觀眾在電影中,能產生對生活的反思,而不僅僅是看到一個朝圣隊伍的故事。

戶外探險:這部電影中,你個人最喜歡的角色是?

張楊: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最后出生的小孩,都是能集中體現電影理念的人物,這個朝圣隊伍是一個整體。

戶外探險:片中每個朝圣的人都帶著不同的目的,有的為了自己,有的為了眾生,你認為他們的目的是否有高下之分?

張楊:我覺得沒有高下,完成自己是第一步,然后才能走向更廣闊的東西。我早年去西藏看老太太轉經,我問他們為什么要祈禱,她說為了世界和平,我當時覺得很遙遠,后來才理解,為眾生而朝圣也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戶外探險:當你真正深入藏人生活時,對你震撼最大的是什么?

張楊:最大的震撼,是信仰已經融入日常的生活,他們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動作,扎帳篷,睡覺,磕長頭,我能體會到平靜中蘊含的力量。

戶外探險:這種平靜,會不會消解掉自己身上的某些焦慮?

張楊:其實該有困惑的還是會有,藏人的修行是一個身體力行的過程,不是憑空想象的,每天實實在在的把頭磕下去,把路走下去,很多道理就自然而然的融入身體里面了。

在這一路拍攝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更加平靜了,我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以后的電影會一直關注自己內心的表達。


戶外探險:您之前的電影中都有一個共同點,主人公都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只是以前是在城市中尋找,現在是在西藏尋找。但是不同點是,以前的片子很焦慮,仿佛要跟世界對抗,這部影片呈現的狀態卻是平和、喜悅的,這種狀態的改變跟你這些年的經歷有關嗎?

張楊:狀態的變化不大,之前的電影里有焦慮,但也會透出溫暖。說到底,從根上支撐自己的東西,沒有本質的改變。

戶外探險:我在西藏的時候曾經碰到一個朝圣的家庭,小孩子還不會走路,父母就帶著他去朝圣,事實上藏人在朝圣路上的遭遇的艱難,可能比電影里面更多,但這部片子的基調還是平和的,在選材上有沒有故意的去模糊掉一些沉重的東西?

張楊:苦難是朝圣路上經常需要面對的,我曾經遇到一個朝圣的老太太,在路上出車禍死了,他們的家人從外地趕來處理完母親的后事后,也加入了朝圣的隊伍,為了完成母親的遺愿。這條路上所有的困境,對藏人來說都不是事兒,他們已經習慣了承受一切。

互動評論

”神山圣湖不是終點 ,接受平凡的自我 ,

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 ,我們都在路上“

你也在自己的朝圣之路上嗎?

歡迎留言評論

我們將隨機贈送五套

張楊導演親筆簽名明信片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Chris Bonington|擇一事,終一生,致敬登山界的爵士

?3.8專訪|戶外女王帶你去巡山!

?從單雙兼修到“神雕俠侶”,他都經歷了什么?|專訪xfox叉隊

?絕命海拔上的夏爾巴人:山在那兒,家也在那兒(獨家專訪)

撰文、編輯 / 袁玥

采訪 / 袁玥、阿爾法 

供圖 /《岡仁波齊》劇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岡仁波齊》,你的真誠不該被指責
1臺東方紅拖拉機和11個朝圣者,讓電影《岡仁波齊》連續破紀錄
震撼!這部電影不僅僅拍給朝圣者看,你有信仰嗎?《岡仁波齊》
看了電影《岡仁波齊》,你就會了解什么是朝圣
都說岡仁波齊是一座山,我卻看到了一條河
【簽名圖書】通往岡仁波齊的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白山市| 崇文区| 胶州市| 金乡县| 仁化县| 锡林浩特市| 吉木乃县| 栾城县| 旺苍县| 乌拉特中旗| 华阴市| 顺昌县| 囊谦县| 衢州市| 宜宾市| 右玉县| 邹城市| 彭州市| 汽车| 景泰县| 竹溪县| 武宣县| 航空| 郯城县| 榆林市| 清水河县| 商丘市| 兴安县| 高陵县| 涟源市| 湟源县| 琼中| 鄂伦春自治旗| 沛县| 株洲县| 普宁市| 牟定县| 工布江达县| 西青区|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