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力學系教授薛克宗今年 80 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土木系講授《理論力學》10 余年,做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教學培訓指導工作也已 20 多年,被大家尊為清華青教賽的“祖師爺”。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請關注發型和手勢)
1997年,當時正在讀大二的馮鵬上《理論力學》課,授課的正是薛克宗。薛克宗要求學生在每道作業后面寫自己的感想,馮鵬在他的指導下,把課程感想變成了人生第一篇學術論文。
十年后的 2007 年,土木系教授馮鵬作為一名剛留校的青年教師,參加北京市第五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薛克宗是他的教練,手把手地指導馮鵬從一名教學新兵成長為教學熟手,并獲理工組第一名。
又一個十年后的 2017 年,馮鵬也成為青教賽教練,與薛克宗一起指導青年教師參賽。在他們的指導下,2018 年土木系副教授李威獲得第四屆全國青教賽工科組第一名。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三位清華教師的傳承,深入詮釋了 “春風化雨,課比天大,薪火相傳,初心不忘”的青教賽精神,也是清華學風的“典型故事”,如今正在清華園里口口相傳。
“我的老師曾因為板書寫了 1 個錯字,他在黑板上寫了 100 遍正確的字,嚴格教學,更嚴于律己,他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清華大學黨委原副書記胡顯章說。
“他不但自己上課,還指導年輕教師上課,教案也會仔細看,上課時他也坐在第一排一起聽,輪到學生提問的時候,他搶著和學生提問,還率先把問題給提出來,他是姚期智。”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說。
“我在清華讀書時,曾得了猩紅熱,因傳染性強隔離了一個月,在我擔憂課程掉隊掛科的時候,班里同學幫我送來了抄錄的筆記,這樣的鼓勵和幫助讓我無比感動。”清華大學黨委原書記賀美英說。
還有哪些令你記憶深刻的學風故事?
清華人應有怎樣的治學境界和追求?
如何定義為人與為學?
為了在新時代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清華的優良傳統,完善學風校風建設長效機制,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清華大學將 2019 年確定為“學風建設年”。在廣泛調研和深入探討中,廣大清華師生不斷審視自我,剖析本真,為推動建設優良學風校風凝聚共識。
不同的人會從不同階段、不同學科、不同時代對清華學風有不同感受,但嚴謹、勤奮、求實、創新仍是非常好的概括。我們強調嚴字當頭、創新為要,嚴是清華學風的特點之一,包括嚴謹治學、教師對學生的嚴格、對自己的嚴格。如果教師對學生要求嚴,讓學生有收獲,教師的治學水平、教學水平和投入足夠得到學生的尊重,這樣的嚴是會讓學生感到敬畏、感激,并且高度評價的。創新為要,則是清華培養的應該是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過去我們做到了,將來我們也要做到、還要爭取做得更好。清華人應該對自己有特別的期許。
——副校長彭剛
好的清華學風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集體的好風氣對樹立優良學風至關重要。學風建設一方面是學生,學生懷有報效祖國的強烈意愿,方能促使自己好好學習;另外一方面則要求教師具備好的師德。教師教學好,能夠啟發同學們的思考與創造性,不斷促進師生間的良好互動,為深入推進學術繁榮、教育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黨委原書記賀美英
一個學校的學風是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師生為學為人之本,也是立校之本。清華歷史上非常重視學風的建設,形成了“嚴謹 勤奮 求實 創新”的學風。清華的學風實際是與清華精神密切相關的。我們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風“行勝于言”以及校箴“人文日新”,在道德境界上高標準的要求,在學業上、在工作中注重求新,都是與“嚴謹 勤奮 求實 創新”的學風一脈相承的。
——黨委原副書記胡顯章
校園文化涉及三方面的人: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教學管理,仿若“三體”在一起運動,控制得好便可以有序地、周期性地規律運動。要想把學風做好,三方面都需按著設想的最好狀態、朝著目標去努力。我們希望同學們能跟優秀的老師學會如何在紛繁的環境中做判斷,能夠讓自己離開校園后,繼續成長得更好。
——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李俊峰
“學風建設年”跳出單從學習談學風、單從學生談學風的局囿,全面檢視了學生、教師和管理部門各自存在的問題,實事求是的精神、刀刃向內的態度,讓人印象深刻。我們應主動把自己擺進去,勇于檢視自身存在的問題,關心、思考、改進學風,主動承擔起各個主體應該承擔的責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化學系黨委書記梁瓊麟
優良學風是立校之本,是學校傳統底蘊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師生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識,是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吸引世界一流師資和生源、提升學校全球影響力的基石。全面深入的學風建設是學校推動實施全球戰略,促進亞洲高等教育崛起,引領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服務中華民族復興,服務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力量源泉。
——國際處處長酈金梁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找尋和彌補自身在學風建設方面的不足,將教書育人作為第一學術責任,努力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讓思政課“硬”起來、嚴起來,讓學生在思政課上有壓力、有收獲,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震
在平日與學生的深入接觸中,我更加切實感受到學風對于個人完整性和成才率的重要作用。學校從制度體系等方面對學風管理進行了優化,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同學們的好學品格。學風并不僅僅是頂層設計的事情,院系、教師、輔導員、班級、社工集體乃至同學自己,都是學風建設的巨大推動力。
——新聞學院帶班輔導員趙晉乙
我深切感受到“學風”其實并不抽象,它與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是教師即時的郵件答疑,可以是一場全筆試的考試,也可以是班級同學的集中自習、無人監考。這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卻都能促使我們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
——建筑學院本科生洪千惠
學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清華大學將繼續加強學風建設,作為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毫不動搖、一以貫之,以更優異的成績和更奮進的狀態,書寫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