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徐達、常遇春去世后,多次領兵出征,后來藍玉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朱椿的生母是郭子興的親生女兒郭惠妃。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統兵北征,在捕魚兒海徹底擊敗北元,被封為涼國公。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藍玉獲罪被誅。
藍玉是定遠人,是開平王常遇春妻子的弟弟,起初是常遇春的部下,上陣臨敵十分勇敢,所向披靡,常遇春數次在朱元璋面前夸贊他。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藍玉因為戰功從管軍鎮撫被提升為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 藍玉跟隨傅友德出征蜀地,攻克綿州。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藍玉跟隨徐達北征,先出雁門關,在亂山擊敗元軍,接著又在土剌河將其擊敗。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藍玉率兵攻下興和,俘獲其國公帖里密赤等五十九人。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藍玉與沐英出征西番,生擒其酋長三副使。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藍玉回到京師后,被朱元璋封為永昌侯,食祿二千五百石,被賜予世襲鐵券。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藍玉作為征南左副將軍,跟隨潁川侯傅友德出征云南,在曲靖生擒北元平章達里麻,元梁王走投無路,投滇池自盡,后來先后平定附近各地。
班師回朝后,藍玉因戰功頗多,食祿增加五百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十月 ,藍玉的女兒被冊封為蜀王朱椿的正妃。
朱椿是郭子興親生女兒郭惠妃的長子,永樂十四年,朱椿因告發同母弟谷王朱橞圖謀不軌受朱棣稱贊:“王此舉,周公安王室之心也。”(《明史·諸王列傳》)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朱椿去世,正妃藍氏的孫子朱友堉繼承王位,藍氏所生的朱椿嫡長子朱悅熑已于永樂七年去世。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藍玉作為征虜左副將軍,跟隨大將軍馮勝出征北元太尉納哈出。
明軍抵達通州后,聽說一支元軍駐扎在慶州。當時,正趕上天降大雪,藍玉乘機帶著輕騎發動襲擊,將其擊敗,生擒北元平章果來的兒子不蘭溪。
不久,明軍主力進至金山,納哈出派遣使者投降,藍玉奉命受降,納哈出帶著數百騎兵親自到藍玉軍營。
藍玉十分高興,盛情款待納哈出,親自給納哈出斟酒,納哈出一飲而盡。納哈出隨后斟酒敬藍玉,藍玉脫下自己的衣服說:“請把這件衣服穿上”,納哈出不肯穿,藍玉也不肯飲酒,兩人爭執不下。
后來,納哈出一氣之下,把酒倒在地上,用蒙古語指示部下:“準備脫身”。
常遇春的長子鄭國公常茂坐在旁邊,他的部下能聽懂蒙古語,把納哈出的話告訴了他,常茂直接沖上前,砍傷了納哈出。
都督耿忠連忙簇擁著納哈出去見馮勝。納哈出的部眾聽到消息后分封潰散逃走。馮勝派元軍降將觀童去招撫潰散的部眾,明軍回師至亦迷河時,招降了納哈出的其余部眾。
后來,馮勝獲罪,朱元璋下令收回其大將軍印,讓藍玉擔任總兵官,不久朱元璋封藍玉為征虜大將軍,移師駐扎在薊州。
北元君主愛猷識理達臘去世后,脫古思帖木兒繼位,時常派兵侵擾明朝邊塞。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朱元璋令藍玉統領十五萬北征。
藍玉率軍從大寧出發,向慶州挺進,抵達慶州后,探知北元君主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下令從小道全速前進,行至百眼井,這里距離捕魚兒海四十里,派哨騎四出偵擦,沒有發現元軍的蹤跡,打算下令撤兵。
定遠侯王弼說:“我們統率十幾萬兵馬,深入漠北,卻毫無收獲,匆忙班師,如何回復陛下的詔命?”藍玉認為王弼說得有道理,于是令將士們在地上挖坑做飯,不許冒出煙火。
藍玉率軍乘著夜色到達捕魚兒海南邊,偵知脫古思帖木兒的營帳在捕魚兒海東北八十多里處。藍玉令王弼為前鋒,一路疾馳,進逼元軍大營。
元軍以為當時水草缺乏,明軍無法深入沙漠,毫無防備,加上當時正刮大風,卷起黃沙,沙塵遮蔽天空,元軍竟然沒有發覺明軍的行動。
明軍突然發起攻擊,元軍大吃一驚,倉促應戰,被一舉擊潰,北元太尉蠻子等人被殺,其余部眾全部投降。
脫古思帖木兒和太子天保奴帶著幾十個騎兵逃走,藍玉派精銳騎兵出擊,沒有追上。
不久,脫古思帖木兒和天保奴被也速迭兒殺害。
明軍在此役中,俘獲脫古思帖木兒的次子地保奴、愛猷識理達臘的妃子、公主以下一百多人,“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余人,并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馬駝牛羊十五萬余”(《明史·藍玉傳》)。
捷報傳至京師,朱元璋非常高興,下詔書褒獎他們的功勞,把藍玉比作衛青、李靖。藍玉又率軍攻破哈剌章的軍營,俘獲人和牲畜六萬。班師回朝后,藍玉被進封為涼國公。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藍玉奉命監督修葺四川城池。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施南、忠建兩宣撫司發生反叛,朱元璋令藍玉帶兵征討。隨后,藍玉又奉命平定都勻,安撫司散毛各洞,朱元璋下旨增加藍玉食祿五百石,下詔令其回鄉。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令藍玉統領蘭州、莊浪等七衛兵馬,追擊逃寇祁者孫,不久,藍玉擅自帶兵攻打西番罕東之地。土官哈昝等人逃走。
當時正趕上指揮使月魯帖木兒發動叛亂,朱元璋下詔令藍玉移兵征討。藍玉到達時,都指揮瞿能等人已將其擊敗,月魯帖木兒逃往柏興州,藍玉派百戶毛海誘捕其父子,送往京師治罪,收降其所有部眾,于是向朝廷請求增設衛所,駐兵守衛,得到批準。
藍玉又請求征百姓為兵,發兵征討討朵甘、百夷,朱元璋沒有批準,藍玉于是班師返回。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
藍玉身材高大,臉頰發紅,有勇有謀,有大將之才。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去世后,藍玉數次統兵出征,屢立戰功,朱元璋對他十分厚待。
《明史·藍玉傳》是這樣記載的:“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帝聞之不樂。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死,帝切責玉。”
意思是:藍玉逐漸驕縱傲慢,恣意妄為,收養了很多莊奴、假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權勢橫行不法。藍玉曾經侵占東昌的民田,御史追查此事,藍玉一怒之下,把御史趕跑。在北征回師途中,夜里抵達喜峰關,駐守的官吏沒有立即開門,藍玉便放縱部眾毀關而入,朱元璋聽說此事后很不高興。而且有人告發藍玉與北元君主的妃子有私,妃子羞慚自盡而死,朱元璋嚴厲則責備藍玉。
起初,朱元璋本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后來改封后涼國公,并且令人把藍玉的這些過錯鐫刻在世襲鐵券上。
《明史·藍玉傳》是這樣記載的:“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譙讓。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比奏事多不聽,益怏怏。”
意思是:藍玉仍然沒有悔改,參加朱元璋舉辦的酒宴時言語傲慢,還在軍中擅自罷免、提升將領的職位,擅權自專,朱元璋多次譴責。西征班師后,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位于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之下,藍玉為此悶悶不樂,口出怨言:“難道我不能當太師嗎?”后來,藍玉上奏事請,朱元璋大多不采納,藍玉更加怏怏不樂。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向朱元璋告發藍玉謀反,不久,藍玉獲罪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