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個“四好男人”:
一是出身好,他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職,他的父親周異,也當擔任過洛陽令一職。
二是才貌好。周瑜長的高大魁梧、相貌俊美,娶了東吳美女小喬為妻,羨煞旁人。
三是才情好。周瑜才情極佳,對音律頗為精通,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雅稱。
四是戰績好。周瑜為孫權屢立戰功。特別是在赤壁之戰中,他極力反對“投降”,并采取火攻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一戰成就天下名,被孫權稱贊為“王佐之資”。
然而,這位少年才杰,卻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令人唏噓。
《三國演義》對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貶低,在此將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進行對比,以正視聽。
關于諸葛亮三氣周瑜:正史記載,連劉備都評價周瑜“器量廣大”,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后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喪吊唁的是周瑜舊下屬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關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巧計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關于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計謀根本沒關系。
關于智激周瑜:純粹子虛烏有。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孫權聽了他的勸說才有了赤壁之戰。
關于借東風:虛構,諸葛亮并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乃周瑜等東吳將領之功。
關于荊州問題:實乃周瑜死后,魯肅為了“聯劉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荊州南郡地區借給劉備。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東吳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劉備借道的問題。周瑜死后,在魯肅的主張下把南郡地區借了劉備,此后東吳派出孫瑜伐蜀被劉備擋道,演義中可能故意把孫瑜和周瑜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