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和我一樣,酣暢淋漓的讀完一本書,合上書之后發現什么也沒記住,一個字也講不出來。那個時候甚至會有挫敗感,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能力把書讀明白,為什么讀過的內容都記不住呢?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被這樣的問題困擾著。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記住書中的內容。直到我看到,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寫的《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我才如獲至寶般的找到了可以記住書中內容的方法。書中沒有高大上的說教,有的都是切切實實非常實用的方法。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簡單高效的好方法。
《實用性閱讀指南》是一本很薄的小冊子。全書只有176頁,讀起來不會覺得累,也不會讀不下去?!秾嵱眯蚤喿x指南》詳細的講解了記讀書筆記的方法、高效的牢記知識點的方法、把知識轉化成屬于自己能力的方法。從而實現讀書的目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作者大巖俊之,曾經也是一個討厭讀書的人,但是經過不懈努力,一年間閱讀了300本以上的書。他在學習各種速讀法的過程中,逐漸達到了所有速度法的極限,致力于開發誰都能掌握并且絕不會遭遇瓶頸的讀書法“緩速讀書”,舉辦了多場演講,并成為指導教學的講師。
大巖俊之的文字很樸實,讀他的文字,就像在和他面對面聊天一樣,不會讓你覺得難懂,反而很輕松。我想他的這些實用方法也同樣適用于想找到讀書技巧的你。
《實用性閱讀指南》從讀書目的、做筆記、牢記內容和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四個方面,講解了如何快速的記住一本書的內容,并把記住的內容轉化成實際能力的方法。
一、讀書目的
無論做什么事兒,先明確目的再去做,會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達到目標。讀書也一樣,當你想要得到某個答案,而拿起一本書閱讀時,會比漫無目的的閱讀效率更高、收獲更大。因為有目的性,你就會更關注和問題、答案相關的內容,就會更有針對性的找到想要的答案,從而節約了看書的時間。就是所謂的帶著問題去閱讀,目的是找到問題的答案。這也是我們讀書的終極目標--幫助自己提高技能和價值。
很多人并不知道序言、目錄和后記的重要性,尤其是序言和后記。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常常是從第一章開始順延著往下讀。但是這樣讀書的方式有一個缺點,就是你只有把這本書全部讀完,才知道哪一個點是你想要的。這種情況下就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花費在不必要的閱讀上面。而且從頭開始讀有一個弊病,就是可能只買書而不讀書,或者半途而廢,因為它會讓人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沒辦法把書讀完。這也是為什么要先讀序言、目錄和后記的原因。
《實用性閱讀指南》告訴我們序言、后記和目錄是必須要讀的。(而且建議讀書前先閱讀序言、后記和目錄,這樣有助于對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了解全局再看分支會更有助于理解書中的內容。讓閱讀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找到想要閱讀的部分,找到需要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高效閱讀。)
因為序言、后記是對書的要點的提煉。包括書籍的主要內容和各章的總結。讀序言有助于把握一本書的概要。而目錄,解釋了書的整體構成。看完目錄,就會大致了解這本書講了哪些內容,哪部分內容是我感興趣的、想要了解掌握的。這樣的方法真的會讓你的閱讀更高效,而且更想要讀下去。同時也會讓你覺得很充實,付出時間的同時得到了收獲,應該是最讓人高興的事情了。
二、做筆記
首先要把握書的結構層次,就是前面我們說的序言、后記和目錄的作用。掌握整體概況,找到自己想要讀的部分,直接閱讀。
其次是要在書上做筆記。通常我們會用“劃線”、“記號”、“括號”等標記方法,標記重點。以便于再次翻閱時,一目了然地知道重點在哪。
再次是可以摘抄一部分你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并在旁邊寫上你的想法、思路、疑問等等。這樣做不僅可以擴散思維還可以讓你的大腦快速的運轉、思考。有助于更好的吸收書中的重點知識。
最后要把記錄的知識做一個總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很好的工具,它有很多優勢:可以整理思路、提高記憶力效果、產生新的創意、剪短地總結大篇幅信息、當然還有我認為最重要的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書的整體概況和重點知識。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介紹了制作思維導圖的具體方法。一般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書的簡介(是一個關于什么的書)、問題(我想在這本書中解決什么問題)、答案(這本書中給我的解決問題的答案是什么)、總結(哪幾個方法是我能用得上的)。這是我覺得非常好的一個記住書中內容的方法。
三、牢記內容
我們常常讀完一本書卻記不住書中的內容。其實是因為人類大腦的構造本來就善于忘記。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告訴我們記憶會遺忘。記憶一個知識點,20分鐘后會遺忘42%,1個小時后會遺忘56%,1天過后甚至會忘記74%。所以我們讀過的知識會忘記是正常的事。不需要害怕。但是要怎樣才能記住知識點而不遺忘呢?那就是對你想要重點掌握的知識,不斷的反復閱讀,留存記憶。也許有人會說,反復閱讀當然能記得住啊,你不說我也知道啊。但實際情況是,真正會反復閱讀兩三遍的人,少之又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道是一回事,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了”。方法是簡單有效的,但是不去實踐就永遠都學不會。所以開始行動吧。反復記憶對你重要的知識,直到它轉化成為你自己的知識。
四、知識轉化成能力
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可以發揮效果。從書中找到行動目標,然后實踐,轉化成自己的能力。行動代表著它已不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你自己的能力了。但是具體要怎么做呢?舉個例子:如果你讀的是關于閱讀的書,行動就是改變你自己的讀書方法。通過練習,讓書中高效的閱讀方法變成你自己的能力。如果是關于學習方法的書,行動就是找到書中對你來說實用的方法,反復練習,達到理想狀態,提高自己的成績或工作效率。
將行動細分成從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有時候我們雖然知道這么做是可行的,但是卻遲遲不敢邁出那一步。為了能邁出第一步,我們需要把大目標分解成可以完成的小目標。比如:要在一個月內記住1000個單詞。就可以把大目標1000個單詞,分解成小目標每天記住30個單詞,再細分成上下午各記住15個單詞。這樣細分下去就會發現,其實記單詞也沒那么難了。這就是打敗拖延癥,開始行動的小方法--細分成小步驟。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從宏觀掌握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大框架到微觀成功把知識轉化成能力的分支技巧都有詳細的講解。幫助你提高閱讀效率,縮短閱讀時間,把知識轉化運用到實踐中。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通過《實用性閱讀指南》我掌握了讀書的方法。讓讀書不再是只為讀書而讀書,而是把讀書變成了一種趣味性的活動,我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并且把這些知識吸收轉化成只屬于我自己的能力。這是對我來說非常實用的方法。我很感謝,有機會可以看到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可以接觸到這么多有效的、有用的、對自己有幫助的方法,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對你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