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市場(發行市場):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后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二級市場(股票交易市場、流通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主板市場
(1)A股(人民幣普通股票):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臺、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是國內普通投資者所參與的股票市場。
上證A股(滬市),包括全體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深證A股(深市):包括全體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中小板塊(中小企業板),是指流通盤大約1億以下的創業板塊,是相對于主板市場而言的,有些企業的條件達不到主板市場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場上市。中小板市場是創業板的一種過渡,市場代碼是以002開頭。
(2)B股(人民幣特種股票):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起初B股的投資者僅限于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臺灣投資者,現在國內投資者只要有美元就可以開戶投資。上海B股用美元交易,深圳B股用港幣交易。
(3)H股(國企股):即注冊地在內陸、上市地在中國香港的外資股。
創業板市場(二板市場):是指專門協助高成長的新興創新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籌資并進行資本運作的市場,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開市。
創業板市場是為了適應創業和創新的需要而設立的新市場,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及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與主板市場只接納成熟的、已形成足夠規模的企業上市不同,創業板以成長型創業企業為服務對象,重點支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上市。由于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但是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髙的成長性。創業板是一個門檻低、風險大、監管嚴格的股票市場,也是一個孵化科技型、成長型企業的搖籃。市場風險要高于主板,因此更加注重公司的信息披露。
三板市場(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為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繼續流通的場所。也解決了原STAQ、NET系統歷史遺留的數家公司法人股流通問題。
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券商、基金、投資公司、保險公司、金融財團等。
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是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岀售。IPO過程對應于一級市場,多由券商來承銷發行。承銷發行是指企業通過向券商支付一定的酬勞,由券商代理幫助其實現股票發行,并由大眾申購。若大眾申購數量不足,則余下的股票份額由券商買賬。
手(100股):是股票交易時的最小買入單位,即所購買的股票數量應是100的整數倍。
“T+1”制度:即當天買進的股票只能在第二天賣出,但當天賣出的股票確認成交后,所返回的資金則可當天再次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