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華為工程師連續工作22個月在肯尼亞猝死······
事發時,他在開車,突然覺得頭痛想要休息,把車停下來后,整個人就失去了意識,然后開始嘔吐。送到最近的醫院,拼命搶救仍于事無補。
優秀的工程師撒手人寰,留下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的妻子和白發蒼蒼的父母。
看似偶然的意外,冥冥中早已埋下伏筆
· 2017年1月-2018年10月,22個月無休
· 直至離世,還剩余33天的年假,但他卻再也沒有機會用了
· 出事前10天,他領到了海外十年獎牌
· 出事前一周,曾發微信給妻子說,可能挺不了了
· 出事前2天,仍在通宵工作······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華為的slogan里寫道:偉大背后,皆是苦難。
這苦難里,有民族的苦難,也有集體的苦難。
可個人的苦難,又有誰能來為其買單?
工程師妻子的文字句句戳心!
八歲和三歲半的孩子,永遠地失去了父親。
妻子永遠失去了愛人,年邁的父母永遠失去了兒子。
這些年,類似的新聞時常出現:
· 26歲的醫生加班猝死,他的朋友圈里寫著:黑 白 黑,下班啦,活著真好。
· 36歲御泥坊原董事長吳立君,因長期辛勞,突發腦部靜脈血栓去世。
· 急診醫生一晚接診38人后猝死,年僅43歲。
· 44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因突發心肌梗塞離世。
……
你還以為這樣的“不幸”是偶然?是意外?
2018年我國的健康大數據發布,數據顯示:有70%的國人有過勞死的危險,76%的白領正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據2017年衛計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5萬人發生心臟驟停并死亡,相當于不到1分鐘就有1個人猝死。
沒有倒下之前,每個人都覺得還能堅持堅持,可當真正倒下之后,一切將毫無意義。
愛一個人,總想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而“過度付出”是中國式家庭頂梁柱的特點之一,但用透支身體去拼搏,用命換錢,是否真的值得?
當生命的紅燈亮起,倘若能重新抉擇,我們就會懂得生命中最珍貴的究竟是什么···是更好的物質條件?還是一家人整整齊齊的陪伴?
“不敢倒下,因為身后空無一人。”
這是前一陣很多人流行的口號,但你是否認真思考過,倘若有天真的倒下,年幼的孩子、許諾一生的妻子、白發蒼蒼的父母該如何面對今后的生活?
看著孩子長大成人,陪伴父母安度晚年,與愛人攜手一生…… 這才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學會愛自己,才有余力愛家人,才有時間和精力享受奮斗得來的一切美好。
易猝死的8大人群
1、熬夜: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臟早搏而導致突然暈倒,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急救,易發生猝死。
2、過度勞累:會使人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處于功能失調狀態;飲食生活作息等不規律會引起低糖低鉀,造成電解質紊亂,導致心律不齊,這是引發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3、抑郁: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個獨立威脅因素,成為猝死的一個重要因素。
4、吸煙飲酒:吸煙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酒精能讓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是扣動心臟病發作的扳機,長期飲酒還可導致心臟衰竭等疾病。
5、生活壓力過大: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痙攣風險。
6、久坐電腦前:長期上網處于靜態性動作,血液粘稠度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運動時血栓脫落,可能會造成肺梗塞,嚴重時可導致猝死。
7、打呼嚕:打鼾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一個征兆,若“睡眠呼吸暫停”時間一次超過120秒,很可能發生睡眠中猝死。
8、肥胖:肥胖人群幾乎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占全,而且肥胖人群易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時易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從疲勞到猝死僅6步
如果持續疲勞超過6個月,休息后不能緩解,同時還伴有記憶力減退、頭痛、咽喉痛、關節痛、睡眠紊亂及抑郁等癥狀,就該立刻告訴自己——“該停下來好好休息了”!
預防猝死,我們該如何做?
01
重視誘因
猝死的常見誘因如抽煙、酗酒、長期通宵熬夜、壓力過大等,這些看似暫時不會造成嚴重疾病的因素,可能就是誘發猝死的催化劑。
02
定期體檢
年輕人通常覺得自己的身體熬得住,長期不做體檢,對自身健康關注度遠遠不夠。
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人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胸悶、憋氣、心悸等癥狀,一定要盡快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對于日常生活中沒有明顯不適的人,也應當保證一年至少一次體檢。
03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疲勞是人體的一種生理性的預警反應,長期出現疲勞感就是提醒你是時候要休息了。
短時間的疲勞,可以通過休息而使體力得以恢復,但是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加上經常熬夜,飲食不定時,就會使疲勞積累,出現最后的過勞。
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不要長期熬夜。
04
放松身心,保持愉悅心情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容易造成人有緊張的情緒,這時候可以嘗試控制自己波動的情緒,盡量讓自己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困難。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再者,日常生活中應當多培養自己的興趣,多進行戶外運動,以達到放松減壓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轉移注意力,分散大腦對工作的注意力,使大腦得到緩沖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