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腳先老”,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說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這句俗話中的道理。
“人老腿腳先老”,這句話主要是從中醫角度說的,也就是俗話常說的人老了,腿腳也不好使了。用中醫的觀點來解釋,一方面是我們人體的12條經脈中,有一半是要經過我們的腿腳。當我們人體進入衰老期后,腿腳的經脈中的氣血會出現不足,腿腳得不到氣血的滋養,就會比整個人老的速度還快。
再是中醫認為,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身體五臟六腑的經脈都會分布在腳部,足部的氣血暢通與否,也能反映出整個機體是否健康。就像冬天的時候,腳部如果感覺寒冷,我們整個身體都會覺得寒冷,五臟六腑相應的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說,腿腳好不好使,能判斷一個人是否衰老。也就是俗話說的“人老腿腳先衰,養生先養腿腳。”
然而腿腳好不好使,有兩項重要的指標,可以判斷,而且還是預期是否長壽的依據。說到這點上,估計很多人就有所不知了吧。
腿腳的好壞,會直接表現在我們走路的速度和姿勢上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那么如果走路速度快,可以反映出人體的心肺功能是比較好的,同時肌肉和膝關節,腳踝都是比較健康的,人體的大腦的運動中樞也是比較正常的。如果說這些功能有一個出問題,都會影響到我們腿腳的行走。尤其是老人,如果步速較快,身體平衡能力良好,那么他身體的健康程度就高,可以預期的壽命就長。反之,步態遲緩的人,說明身體的多個機能都會開始出現老化,身體健康難以保障,就不易長壽。
除了速度外,走路姿勢也能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程度
就像有些小孩走路呈內外八字,是一種“鴨子步態”,從醫生角度說,這可能說明這個小孩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屬于先天畸形的一種病態。
而老人的走路姿勢,正常與否,則會說明健康的好快。如果老人出現“鴨子步態”,可能是神經和肌肉出現問題。
若是老人走路步態總是往前沖,看上去慌慌張張,剎不住腳,那可能就與帕金森綜合癥有關。
若是老人走上一會就出現跛行,一瘸一瘸的,那可能與靜脈血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關。
可見,走路姿勢不正常,也能看出健康程度與否,進一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長壽。現在回頭再看這句話,是不是“人老腿腳先衰,養生先養腿腳。”就很有道理呢。
那么我們平時該如何保養好自己的腿腳呢?
首先要堅持按摩、泡腳、走路健身,這是保養腿腳的三大法寶
按摩:我們每天晚上可以按摩下腳,重點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穴、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至陰穴等穴位。
泡腳:身體若是沒有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堅持一年四季晚上泡泡腳,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甚至改善心臟的供血功能。
走路健身:堅持每天走路健身,尤其對老人來說,根據身體情況,適度的走路,不要走得太久,也不要走的太快太猛。每次走路時間控制到60-70分鐘,至少保證持續走路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
再是腿腳出現問題,要提高警惕!
比如腿腳沒有以前靈便了,干點活就出現腰酸腿疼,走路過慢,腿部抽筋的現象增多,髖膝關節疼痛,靜脈曲張,腿腳冰冷,腿腳水腫等,這些情況都是健康問題的表現,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