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營銷,生意人都想把營銷做好,可真要把營銷做成功,筆者認為需要一套系統去運行,就像一個公司要正常運轉,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去規范管理。
而如何去解開營銷這張面紗,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也不像江湖傳說的那么夸張,懂什么獨家七劍秘訣,讓一大堆人跟風去的買培訓課程,最后花了大幾千甚至幾萬塊錢,回家才發現就是“江湖騙子”講的一堆騙術,全套課程下來就把老板的痛點列出來,再圍繞個課程框架講解,一套課程便賺他個一萬年,而對生意人卻毫無落地之用。
筆者認為,越是認為復雜的東西,越該簡單化、流程化,再細節化,從而形成規范化,進行科學管理,這才是生意人該有的基本經營之道。接下來會分享三點,讓大家感受一下,營銷真的沒有那么神秘,接地氣的營銷才是王道!
(一)開店選址選的是位置、人流,還是流水?
開店,尤其是實體店面,開得好不好?生意能不能做下去?能做多久?
其中,筆者認為選址非常的重要。
很多人也明白這個道理的重要性,可怎么選并不盡其然了。有人選址是看鋪面附近的人流量;有人選址是看店鋪的租金;有人選址是認為店鋪開在此地必能大賺一筆。
選址選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多半是明智的。對不對呢?我們知道但凡旅游景點,必是有小吃一條街了,賣各種吃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其實路人甲乙丙丁吃過后,都會發一陣感慨,太難吃了、太難吃了!以后再也不來了。也許他們以后是真不來了,可是還會有很多路人甲乙丙丁會來。所以,小吃街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著。
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商家選對了位置,這里總是人頭攢動,有人的地方才有足夠的流量,有了足夠的流量才會有更多的消費機會,而餐飲實體最講究流量、最看重人氣了,所以看店鋪生意旺不旺,首先得看是否有大量的人光顧才行。
這也是我們營銷基本理論4P里的渠道(place), 你的產品需要通過什么樣的渠道進行分銷,而實體店面就是之一。
因此,開店選址選對了位置,自然有流量,有了流量,店里才會有大的流水,足夠多的進賬。
不然實體店就不該叫門面了,是囤貨的倉庫。
筆者也認為做生意選鋪面要組合看問題,結合商品、個人或企業的運營實力、附近人流量情況包括人流量的特征綜合對比。接下來會重點分享一下人流量特征這點,也是我們說的消費者特點,只有了解了消費者才知道他們要什么啊。
(二)所賣的商品,是不是當地人所需的?
即,什么樣的人會購買你的產品。
筆者曾多次光顧過一家餐飲店,店里主打以養生、健康主題餐飲,包括蒸的米飯套餐、各類包點以及藥材熬制的湯品。嘗過幾次,總體來說味道不錯,價格不貴,但是生意卻不景氣,這是什么原因?
位置選的好不好?按理是不錯,附近好幾條街道都是居民區,小學學校,有公交站,不到一公里還有有地鐵站,人流量是足夠多的,地段可以了。
老板服務好不好?老板服務“周到”,當我們吃完結賬老板特意說今天是打折日,付款時給了優惠,我們內心感到有點小竊喜,似乎天上掉了塊小餡餅,因為從頭到尾我們都不知道有優惠啊,店里里里外外也沒看到任何促銷活動信息。
但這點卻說明了,這位老板沒把“優惠活動”用對,只是針對我們一兩個人作用其實不大;再次活動時間馬上也結束了,下次顧客來活動不見得有,周邊還有很多賣吃的,顧客的選擇很多,還不如把錢省下來做其它營銷活動。
從消費者角度說,顧客會覺得這老板厚道;從生意人角度看,老板卻沒琢磨透顧客的內心,只是片面地認為自己也在做打折促銷活動,自己也做了營銷的,有點自欺欺人,不是嗎?
我認為老板更應該根據附近人群去制定營銷方案。什么樣的人喜歡吃養生套餐,他們接受多少價位?他們年紀多大?他們喜歡在附近哪一帶活動,廣告要做在哪里,以何種方式宣傳?
例如:根據周邊環境,起碼我們判斷出,附近一帶流動人口以老年人居多,他們是消費養生餐的主要群體,而且白天家里的年輕人幾乎都去上班了,晚上才回家吃飯,家里中午只剩老年一個人或者老兩口了,做起飯來不方便,吃養生餐方便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其實,對于打健康主題的餐飲,建議開在醫院周邊的地段,服務這一帶的群體也是很好的選擇。醫院不一定提供飯菜,即使提供味道也一般;還有就是在醫院看病探病陪床的人,內心深處很多都是有壓力感的,養生清談的口味更適合此刻心情的他們。
這也是我們所講的“產品的消費場景”是什么。
(三)消費者內心的數字界點判斷是怎樣的?
為什么有商品的計量單位不同?有些商品單位明明可以用L(升)省事,卻使用了ml(毫升)。
市場買菜,會看到一賣螃蟹的2.5兩母,問他多少錢?15塊一只。
大家都說貴了,對面的永輝超市才賣9.9呢,還活蹦亂跳的。
小販說:那個很小的,沒什么蟹黃…
后來大家就半信半疑地走了。
有天我去了永輝買東西,特意看了一下螃蟹的克重,果然原來先前說的9.9元很小一只,只有1兩左右,因為上面標記的是每只50-75克,讓人覺得還挺大的,但是現在漲價了都賣到了10.8元。
這樣一看,小販確實沒有說謊呢,是在他那買的劃算!
可是,我們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首先,不管是1兩重,還是2兩,區別不大因為東西太小,都是螃蟹模樣長得一樣,所以看到2.5兩的與腦海里的“9.9螃蟹”價格要相同,否則自己得被宰了。
其次,人對熟悉的事物會先入為主,生活中多半人有其是年輕人,一般只對克、斤這些計量單位有印象,而對“兩”這種計量單位是概念模糊的,甚至不懂。
最后,人性總是貪婪的,習慣了9.9的東西,突然要多花錢總得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吧。
很多商家就叫冤了啊,明明我賣的比那誰便宜,東西還很好,但就沒人買我的。所以,做營銷要接地氣,要多站在顧客的立場考慮問題,要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溝通,商場螃蟹用50-75克標價,聽上去就比一兩舒服、劃算、霸氣多了啊。
【完】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能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