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出自:《增廣賢文》
解釋: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賞析:孔子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這類教人“仁”是從'孝悌'開始的的文字在我們的蒙學教材中早已出現過多次,它教育一代代中國人,為人處世應該有仁心,'仁'又要從我們身邊最為基本的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做起。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達到所謂'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孝為家庭的倫理道德標準,是能夠讓家庭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
'孝'道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說的孔孟之道的起始點。孔子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國家要有明君才有賢臣,有了慈父才有孝子。家族關系的倫理綱常是雙方面的,只有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愛才能組成一個完美幸福的家庭。如果沒有孝悌,家庭就會沒有規矩。
沒有孝悌,就沒有了上下尊卑,人類也就沒有了道德,那與低級動物沒什么區別了。人在生物學中被稱為動物,那也是高級動物。
人是理智的,是有良知的,有慈愛的,決不像別的一些動物一樣帶大了自己的幼子,幼子長大就會離開自己的母親,從此,互不相顧了。作為兒子來說,一定要記得父母養育之恩,這樣怎么能夠不孝呢?作為兄長,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這樣又怎么能夠不'悌'呢?
孔子從倫理綱常出發,勸人們先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然后再擴大到為國家、為整個人類而奉獻。歷史上說'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如果首先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就很難做到愛國了。如果人人盡孝,天下必然大治,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