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有很多小常識,如果你初為父母不知道的話,會感到害怕恐懼,提心吊膽。為此我特意盤點了35條新生兒的小常識,供初為父母的你了解備用!
1、嬰兒出生后是扁平足,平足并不是病,只是足弓看上去很平,不嚴重的長大后就會好。
2、寶寶出生后有一雙“羅圈腿”,因為在子宮伸展不開,腿是卷縮的,長時間保持這樣的姿勢的原因。
3、說給寶寶穿紙尿褲就會變成o型腿的都是無稽之談。
4、給寶寶綁腿是一些地方的流傳,綁腿本身與腿型并沒有直接聯系,不是綁腿就能變成“筷子腿”,有害無利。綁腿會導致寶寶髖關節不能正常發育,要相信科學。
5、新生兒有厚軟骨和膝蓋周圍組織,但沒有膝蓋骨,以后會慢慢的骨化。
6、新生兒的骨頭多達305塊,這是醫學數據。隨之成長,有些骨頭會融合,到了成人以后,會有206塊。
7、嬰兒嗅覺敏感,能聞到母乳的味道,相比爸爸,嬰兒更喜歡媽媽。
8、在妊娠16周,胎兒的槌骨和砧骨幾乎達到了成人大小。
9、寶寶囟門是平軟的,如果囟門有隆起、緊繃,伴有發燒、嘔吐,甚至出現抽搐,說明寶寶的顱內壓力增高,可能由于顱內感染。
10、囟門不是不能摸,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軟,有一層保護膜會保護大腦。
11、寶寶出生后會多多少少有些胎毛,千萬不要刮下來,會引起毛囊感染,寶寶非常脆弱,隨著時間會自行消退。
12、臍帶結扎使嬰兒和母體“脫離關系,但寶寶身體上還有臍帶殘端,在未愈合脫落前,千萬不要碰,讓它自行脫落最好。
13、1個月以內的嬰兒指甲尚未發育完全,無需剪指甲,適宜的剪指甲年齡應從嬰兒1~3個月開始。如果太長怕寶寶自己抓傷自己,剪了也不會怎么樣。
14、黃疸這個詞基本寶媽都知道,就是寶寶臉部和眼白發黃,生理性的不用治療,會自行消退。
15、寶寶蛻皮是很常見的,是因為寶寶在母體中是濕潤的,出生后是干燥的,脫皮不要去撕下來,以免弄傷了寶寶,要是有裂口就要注意不要感染,等待它自然脫落。
16、很多小嬰兒鼻子上、臉上會有白色的和閉合性粉刺一樣的東西,它叫粟粒疹,其原因是皮脂腺發育還不太好,皮膚分泌的東西不能排出皮膚表面,蓄積在里面了,形成的這種小的白色粟粒一樣的皮疹。不必擔心,會自行消失。
17、寶寶一出生或者出生后沒幾天就長牙了。不少父母很是擔心,新生兒長牙又叫誕生牙。對于極度松動的牙齒,有隨時脫落導致誤吸的風險,應該及去正規醫院拔除。
18、大部分嬰兒出生以后體重下降,媽媽不必擔心,這是生理性體重下降,很常見不會超過出生體重的10%,半個月會恢復到出生水平。
19、寶寶出生后大部分時間身體都是蜷著的,會一直攥著拳頭,他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安適應子宮外的生活。
20、寶寶是很有力量的,他們可以抓著一個東西,將自己整個身體吊起來。
21、寶寶的本能就是就會吮吸,這種覓食反射在4個月左右會消失。
22、新生兒免疫力低,中樞發育不健全,會怕冷。
23、初為人母,有些媽媽不知道寶寶出生后第一次大便是黑綠色的,會嚇一跳,并且很黏糊,這就是胎便,說明寶寶很健康,不必擔心。
24、新生兒的胃是平的胃淺,而成人的胃是豎著的胃深。
25、新生兒吐奶是正常的,因為他們的胃很小,松,淺。
26、有些新生兒的臉部、眼睛也可能會水腫,這都是正常的。
27、寶寶心率比成人快,主要由于寶寶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組織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給才能滿足需要。
28、寶寶的呼吸比成人急促,因為對外界還不適應,各器官發育還不完善。
29、寶寶鼻子要清潔,不能有鼻涕,因為寶寶用嘴喝奶,只能用鼻子呼吸,這一點一定要記住。
30、有些寶寶睡覺的時候會屏住呼吸10秒左右,如果孩子沒有明顯的其它不適,可以繼續觀察,隨著孩子的生長應該會改善,很常見,沒有其他不適不必擔心。
31、有些寶寶不管男女乳房大,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容易得乳腺炎。
32、有些男寶寶會勃起,這是正常現象,不是性早熟,是敏感,反而證明孩子很正常。
33、平時也有看過一些寶寶生氣哭鬧,肚臍會起個大包,那很可能是臍疝。也不用擔心,一般情況寶寶1歲左右就好了,如果一直不好那就要手術了。
34、寶寶有時睡覺也會突然一動,正常的驚跳反射。
55、還有些寶寶明明沒哭卻總淚眼汪汪的,這是由于新生兒鼻淚管下端的膜狀物封閉,導致的鼻淚管阻塞,90%寶寶的癥狀會在6月前自發消退。
56、如果寶寶的耳朵對折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千萬要淡定,新生兒的耳朵很軟,軟骨尚未發育成熟,很容易曲折。
35、新生兒的視力只能看近的,遠一點就模糊。
所以,在寶寶混沌的世界里,媽媽就是他的中心,他的全部,因為寶寶能看到媽媽,能聞到媽媽乳汁的味道,能熟悉媽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