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汪敏華
在國際設計界,有關丹麥設計的2個故事遐邇聞名。一是2011年,聯合國總部托管理事會會議廳常設家具進行設計競標,丹麥設計師設計的椅子因完美地融合了外形、顏色和天然材質三個要素而勝出,被正式命名為“聯合國椅”。二是上世紀50年代,瑞典家具制造商為了挽救一家奄奄一息的家具廠,邀請了丹麥家具設計師拉森設計一個稱之為 “丹麥”的系列家具,從而讓這家瑞典家具廠走出困境。
近日,在楊樹浦路 “蘭廠”正在舉辦 “脈·博”丹麥設計展,匯集了近200把來自不同時期、不同設計大師的椅子作品。椅子的設計師不少已經謝世,但他們的作品卻依然暢銷世界。
為何獨選椅子做展?如果你稍稍留意就會發現,中外設計師都特別喜歡設計椅子,作為功能極為簡單、原理清晰、日常使用最頻繁的生活物件,椅子其實是最能體現設計師的想象力和設計功力的,就像名廚,在越是簡單的食材上,比如白菜豆腐啦,越能體現水平。
司法傳統
“這椅子怎么有股 ‘中國風’?”參觀者一進展廳,十之八九發出類似的疑問。
展廳里,有一把醒目的明代紅木椅子,在其身后,有一系列大同小異的椅子,無論形狀、材質、色彩怎么變化,但其扶手和靠背都有明椅的神韻。這一系列椅子出自漢斯·瓦格納之手。
漢斯·瓦格納在丹麥設計界被稱為 “椅子之父”,他一生設計了 1000多件家具,其中椅子占半壁江山。他受明代家具設計及工藝啟發,從 1943年起,陸續設計了China Chair (中國椅)、 YChair (骨叉椅) 、 The Chair等。但瓦格納司法傳統又不拘泥傳統,改良了一些傳統家具中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裝飾,比如明椅前兩個椅腿下部有一條橫檔相聯,坐者身體稍稍前傾便會覺得這根橫檔礙腳。瓦格納或是將這根橫檔移到椅腿的上部,或是舍棄,既不礙腳,又使得椅子的造型更為輕靈平衡。
在中國傳統家具中,明代家具處于設計制造巔峰,如南官帽椅,造型簡單到極致;在結構上至今沒有被超越。在細節上,它像檐柱有微弱傾角,使人坐得很穩。從人體工學的角度看,弧面靠板、坐深以及搭腦都有講究,讀書身姿前傾或稍微后仰小憩皆可滿足,是經典的辦公椅。設計界認為,明代家具的再設計之花,最燦爛的開在丹麥。瓦格納將明椅的美學在現代設計中再現,設計簡單,沒有任何不必要的裝飾,但每一根漂亮的曲線、每一個雕塑般的細節,都有實用目的;并不斷變形,形成系列產品。其中TheChair最為著名, 1960年尼克松與肯尼迪就坐在TheChair上進行總統電視辯論, TheChair轟動一時。美國室內設計雜志在封面刊登這張椅子照片,并評論 “這是世界上最美的椅子”。
與瓦格納齊名的芬·尤同樣也從歷史文物中為椅子設計找到源點,他在1949年設計的酋長椅,扶手寬度像馬鞍,靠背高高的托梁尾部的掛鉤形狀如弓,而靠背的形狀像盾牌以及酋長的頭盔,整張椅子充滿土著風格又十分舒適,成為丹麥家具藝術的標志。
仿效自然
在家居市場上,有一款蛋椅一直被人當作時尚新款,其實,這款蛋椅誕生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
1958年,丹麥設計大師阿諾·雅各布森為哥本哈根皇家酒店的大廳以及接待區設計了這款蛋椅。椅子由石膏澆注,外殼由玻璃纖維和聚氨酯泡沫加固而成,再用泡沫填補并覆蓋織物或不同種類的皮革,由星形的底座作為支撐。
丹麥設計師非常喜歡在家具設計中賦予作品自然界生物的歡樂性格,使得家具呈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幾乎所有的設計大師都設計過仿生物的椅子,雅各布森1955年設計的蝴蝶椅外形獨特,適用任何場合,椅背完全貼合人體,這款椅子被譽為最暢銷椅子,迄今已售出800萬張。而芬·尤設計的鵜鶘椅造型拙樸,坐在椅中仿佛被鵜鶘寬大的翅膀包裹,非常溫暖。拉爾森在上世紀50年代設計的企鵝椅是一個搖椅,造型如一個張開翅膀搖擺行走的企鵝,憨態可掬,這款產品一問世,在美國市場廣受歡迎。而瓦格納的泰迪熊椅盡管售價不菲,但被不少人作為人生中的一項奢華投資。
此外,還有螞蟻椅、天鵝椅、飛鷹椅、孔雀椅、花瓣椅、海貝椅等,仿佛來自童話世界,俱已成為丹麥家具設計的經典。
引領創新
1973年距今已經40年,但一些丹麥設計大師當年的作品至今還被人稱 “前衛”,潘頓即是。
潘頓在 1973年設計 1-2-3系列椅子,總體呈現S形,該系列有20種不同座椅高度、扶手及椅腿的設計。這款椅子一面世,即受到了公眾熱捧,曾有設計批評家說道: “這是未來家居設計的一個里程碑……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像這系列 20款椅子的設計和制造方法。”
這個系列包括餐廳使用椅和會客室使用椅,都是由模壓泡沫塑料橡膠軟墊制成。普通版本的表面是織布,而豪華版的則是皮質。潘頓說, “我想跳出設計的局限性,使家具呈現另一番有機結合,而且不只是四條腿的普通家具。”結果,他用了3年時間開發了這個系列。不可思議的是,這么前衛的設計,用在古典裝修的房間,也能融為一體,并把房間的環境瞬間點綴得富有生命力。
同樣,芬·尤在上世紀50年代設計的貝克沙發和蒂沃麗沙發,至今仍被認為是超前的。他將柔和曲線替代了現代工業主義的幾何直線,使得沙發造型輕盈,讓坐在沙發上的人看上去如同漂浮一般。
實用為先
但千變萬變,椅子最大的功能還是要坐得舒服。丹麥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實用和舒適,在展覽中,這種人文關懷比比皆是。
比如迪策爾夫婦在1956年設計的哺乳椅,這是一組以圓形有機形狀為概念的寬敞的扶手椅,它有足夠的空間,給抱著孩子的母親提供舒適的手臂支撐,同時靠背貼合人體,使坐者十分舒適。而芬·尤設計的愛心椅是專為情侶而做,體貼到椅背中央下彎成弧形,情侶勾肩搭背時手臂一點不覺別扭。沙發座椅的中央也設計成向內微微凹陷,便于情侶兩人“促膝而談”。
瓦格納1951年設計的侍從椅同樣讓人驚嘆。這把三腿座椅外形輕巧,靠背頂端像衣架,可以掛外套,座椅板翻開可以掛褲子,里面還有一些儲藏格可以放置手表等飾品。據悉,最初的侍從椅有4條椅腿,丹麥國王KingFrederick IX訂購了這一款式,但漢斯·瓦格納答應國王會設計出更好的作品。第二年當國王再次訪問細木工業協會展覽的時候,隨從詢問是否該催促瓦格納,但國王說﹕ “不。”等待了兩年之后,漢斯·瓦格納最終設計出完美三只腳的作品,國王得到后隨即又下訂了三件。
漢斯·瓦格納為丹麥國王所設計的三只腳版本是以柚木和松木做的,瓦格納希望可以讓人知道:即使是使用一般認知為較差的木種“松木”,若是在設計及工藝上多盡一分力,還是可以成就一件完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