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對聯圈 停琴聽月痕是病句嗎?巫山一段...
停琴聽月痕是病句嗎?
巫山一段云(成都望江樓懷古)
萬里橋邊草,百花井外園。蕭蕭竹影近黃昏。一水繞當門。
倚檻尋詩思,停琴聽月痕。琵琶門巷冷猶溫。依約校書魂。
前段時間,整理莫老遺作,發了這首詞。有詩友問我,“停琴聽月痕”算不算是病句?因為月痕是只能看不能聽的。
其實,這是詩詞中很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名字叫通感。
通感又稱為移覺,就是在描寫客觀形象時,將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觸覺,相互構通、挪移使用,從而使詩詞語言產生陌生化和新鮮感的一種修辭手法。例如:“停琴聽月痕”,是將視覺感受,用聽覺語言去描述,這屬于視覺和聽覺互通的通感手法。
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則是用視覺的語言,描述聽覺的感受,這也屬于視覺和聽覺互通的通感手法。
通感這種修辭手法在詩詞中是很常見的,例如詩人寫春柳,喜歡用輕黃來形容,陸游就有句:“冒土萓芽抽嫩綠,拂橋柳色弄輕黃。”輕或重是觸覺、顏色是視覺,這就屬于觸覺和視覺互通的通感。
又如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起句的“秋光”是視覺,“冷”則是觸覺,這屬于視覺與觸覺互通的通感。
同樣,轉句的“夜色”也是視覺,“涼”是觸覺,也屬于視覺與觸覺互通的通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