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是人體健康的“命脈”,是為人體各組織器官提供血液和營養物質的管道,只有通暢才能保障人體正常的血液供應,保障各組織器官的正常生命活動。不過,生活中有許多人體檢時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頸動脈中有斑塊。頸動脈是反映人體血管健康的窗口,如果頸動脈出現了斑塊,就意味著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經發生了同樣的病變,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就不遠了,所以盡早服藥,控制斑塊生長、縮小斑塊才能保障心腦健康。
血脂異常是斑塊形成的“元兇”
那血管中的斑塊是怎樣形成的呢?研究發現,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元兇”。血脂異常主要包括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對血管危害最大。臨床研究發現,血脂增高以后可損害動脈血管內皮功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導致內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從而影響血管內皮的功能。當血管內皮受損后,內皮下層組織就暴露出來,這時血液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脂質就會通過損傷的內皮進入到血管壁,沉積于血管內皮下,使血管內皮增厚,同時,血液中的血小板也迅速黏附、聚集在內皮受損處。久而久之,就會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阻礙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動。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血管健康是有益處的,當血管內皮受到損傷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及時修補損傷部位,進而防止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因此,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越高對人體健康越有益處,含量降低則會給血管帶來潛在危險。
內皮受損是斑塊形成的始動因素
血管內皮受損是斑塊形成的始動因素。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管內皮光滑、致密,可發揮屏障血液、分泌血管活性物質等多種生理作用,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下,血管內皮細胞會發生凋亡、脫落,變得坑坑洼洼,內皮細胞的連接也變得不再平整光滑,這就容易使血液中升高的脂質、凝集的血小板附著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進而導致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易損斑塊是血管中的“不定時炸彈”
血管中的粥樣硬化斑塊可分為穩定斑塊和易損斑塊,穩定斑塊不易破裂,但會逐漸變大,使血管腔變窄,造成心臟、大腦的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引起心絞痛、腦供血不足。易損斑塊則像一顆顆不定時炸彈,隨著斑塊中的脂質越多,包膜越薄,就越容易破裂,就像薄皮大餡的餃子,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情況下或血壓突然升高時,血流沖擊斑塊或血管痙攣時,斑塊包膜就會發生破裂。斑塊破裂后,斑塊內的脂質等內容物就會涌出進入血液,形成血栓,這些微小的栓子可在頃刻間完全堵塞住血管,堵塞住腦血管就會引發腦卒中,堵塞住心血管就會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會引發猝死。因此,一旦發現斑塊,需要盡早服藥,穩定消融斑塊,以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通心絡保護血管、疏通血管
降脂、抗凝在脈絡理論指導下研制的通心絡膠囊可雙向調節血脂,一方面可降低對健康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可升高對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且還可以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降低了血脂,粥樣硬化斑塊就不容易形成,升高了高密度脂蛋白,這樣血液得到了凈化,血管不易受損,保持富有彈性的健康狀態。
保護血管內皮血管通心絡膠囊一方面可以保護血管內皮,讓血管內皮細胞不易受致病因素的影響而凋亡、脫落,正常發揮生理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抑制吸煙、酗酒、冷熱刺激等導致的血管痙攣,為心血管健康構筑起第一道防線。
穩定消融易損斑塊疏通血管通心絡膠囊能夠穩定斑塊,增加斑塊包膜的厚度并減少斑塊內的脂質,這樣就能有效防止粥樣硬化斑塊破裂,防止心梗、腦梗等急性事件的發生,同時還能縮小斑塊。中國工程院張運院士開展的通心絡膠囊穩定斑塊研究全文發表在《美國生理學雜志·心臟與循環生理》雜志,該雜志專門配發了一篇題為《傳統中醫藥對現代醫學的挑戰》的編輯部評論文章,稱通心絡膠囊有望成為一個斑塊穩定劑,為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點燃了希望之燈。這一實驗,在國內外醫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保護血管完整、促進血管新生大血管供血最終要通過微血管才能到達各組織器官,發揮營養大腦、心臟的作用。通心絡膠囊可保護微血管,抑制細胞凋亡,可延長人體微血管在缺血、缺氧環境中的存活時間,保證缺血區域微血管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所以說長期服用通心絡,不僅僅可以保護、疏通大血管,也能讓大血管的血液順暢地流入微血管,這就保證了心腦缺血區的營養。另外,通心絡膠囊還可顯著促進梗死區血管新生,建立新的側支循環,讓心肌或大腦的缺血區域同樣能得到灌溉,疾病得到康復。
因此,預防心腦血管病要服用通心絡膠囊,腦梗死,心肌梗死,包括放支架后更要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