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些被人詬病很久的一些事實吧。
作為養寵的各位主子,肯定都遇到過這幾種情況:
1.花園里遛狗,遇到個小孩子想與自家狗狗互動,立馬有個大人跑過來大叫“不要碰狗,這么臟,不怕被咬嗎?”
2.自家狗子不小心抓到人,被人掐著要挾醫藥費(狂犬疫苗)。
3.我被狗咬了,是不是就得狂犬病了?
以及一些怕狗人士,對狗狗的各種偏見,特別愛拿狂犬病說事。
在這里不客氣的說一句:“這21世紀了,有點常識好不好?有空多出去看看世界,不出去走走也多讀書看報呀,眼界低知識還少%&¥#%¥……&……%……&”
圖片來自有寵APP
忽略吐槽,我想來給那些沒養過寵物以及不敢養寵物的人群科普一下。
下面分幾點事實來講:
1、動物也分“貴賤”、“高低”
這里不是歧視的意思,是讓人懂得區分什么動物可以放心進行第一次的接觸,什么動物不行。
注意這里講的是動物,寵物都是已經被人類放置在家中飼養的了,根據來源分類:
A. 來源地不明,一般無主人。此種犬貓萬不可輕易的產生太親密的接觸,容易被攻擊或者容易接觸后被抓傷。此類情況一般發生于人類主動作死。
B. 有主人且動物樣貌、精神皆可,主人對于自家動物性格較了解,主人同意后再進行接觸的,這種接觸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不用杞人憂天。且如果孩子可以接觸動物,也是有助于他的成長。
來自有寵APP用戶
2、狂犬病不是那么容易得
現在狂犬病在中國地區概況:大部分發生在農村,僅有少數在城市,17-19年并無狂犬病病例死亡的案例。所以大部分城市的家養、來路清晰的犬貓,是可以接觸也被社會接納的。
根據上述接觸動物的類型A和B,接觸時如擔心或不清楚,無主人在動物身邊的話,最好不要接觸為妙。如有主人大可問問主人狗狗可以接觸嗎?性格會不會很烈? 不要自己直接上去互動,抓傷了又擔心會不會有狂犬病,然后就開始了一連串的負面反應從而對動物產生偏見。
然后再講講狂犬病的事情,一般我們能遇到的類型,狂犬病病毒通過血液傳播,即是被患病的生物體咬傷、抓傷等物理性出血后,病毒隨血液進入身體,隨后病發。
那么我們被咬傷、刮傷等物理性傷害后,需要判斷的第一步就是區分好是上述的A類還是B類。
若是A類,來源地不明,請盡快去醫院采取相應的措施!
若是B類,則需要趕緊詢問主人,寵物相應的疫苗以及日常情況,如各方面都是清晰且正常的,那么就來判斷傷口的嚴重程度,看看傷口暴露等級,(暴露等級可以自行搜索科普),只是1級的話,大可放心,注意清洗;2級后的等級,就要消毒清洗后,盡快去醫院相應處理。
另外,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寵物,大家可以不愛寵物,不養寵物,了解一下這些知識,可以相信寵物沒那么可怕。
作者:Jacky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