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研究人員對臨床局部性、多灶性前列腺癌的空間異質性進行了詳細的分子分析,以描述新的致癌基因或腫瘤抑制基因,發現了驅動前列腺癌的一小群新基因。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25日的《Nature Genetics》。
這項研究包含74名格里森分級評分為7的腫瘤患者的分子圖譜。(格里森是用來評估侵略性前列腺腫瘤的分類系統)。其中,研究人員在來自5名前列腺切除患者的多個腫瘤樣本中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通過仔細分析每個前列腺內每個腫瘤病灶的遺傳學,研究人員可以給每個腫瘤得出“侵襲性評分”,這些評分顯示,即使很小的腫瘤也可能包含有攻擊性的細胞,它們能夠改變患者的預后。更詳細的分析清楚地發現,MYC癌基因家族的兩個成員在疾病發展中起了作用,其中一個——“C-MYC”是驅動這種侵襲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另一個——“L-MYC”已知與肺癌和其他癌癥有關。
“這項研究表明,前列腺癌基因突變在腫瘤的不同區域存在空間差異,因此將有助于開發新的診斷測試,通過使治療進一步個性化,而改善治療的效果。”大約有一半的前列腺癌患者有C-MYC或L-MYC基因突變,但絕不會同時具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