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太空2015年11月04日14:45
[摘要]北京時間11月6日凌晨1點,NASA將公布有關火星大氣的關鍵性發現,并通過網絡向全球直播。
“火星大氣與揮發分演化探測器”(MAVEN)俗稱“馬文號”,是世界首顆專門研究火星大氣層的探測器,軌道高度最低125千米,最高6200千米。(
騰訊太空配圖)
騰訊太空訊 11月3日,NASA官網宣布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5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11月6日凌晨1點公布有關火星大氣的關鍵性發現,發布會地點位于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總部的詹姆斯·韋伯禮堂。屆時,NASA TV和宇航局官網將對此次發布會進行現場直播。
以下為此次新聞發布會的與會嘉賓:
邁克爾·邁耶(Michael Meyer),美國宇航局火星探索項目首席科學家。
布魯斯·亞科斯基(Bruce Jakosky),來自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LASP),“馬文號”(MAVEN)項目首席科學家。
賈斯彭·赫拉卡斯(Jasper Halekas),來自愛荷華大學,“馬文號”(MAVEN)太陽風離子分析儀負責人。
董亞雪(Yaxue Dong),華人科學家,來自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LASP),“馬文號”(MAVEN)項目
科學團隊成員。
大衛·布雷恩(David Brain),來自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LASP),“馬文號”(MAVEN)項目合作研究員。
發布會期間將會安排一個簡短的問答環節提供給現場記者,公眾可以通過電話連線或NASA的社交賬號參與互動。
“火星大氣與揮發分演化探測器”(MAVEN)俗稱“馬文號”,是美國宇航局第一艘專門研究火星上層大氣的探測器,尋找火星失去大部分大氣的原因。2013年11月19日發射,2014年9月22日進入環火星軌道。目前已在火星軌道工作一年多,在火星北半球發現了紫外線極光,并在上層大氣探測到神秘塵埃云。
自9月28日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發現有液態水流動的證據后,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火星可能擁有適合
生命存在的環境。而此前好奇號在火星表面監測到大氣中甲烷氣體異常升高,這讓科學家非常感興趣,因為它有可能是目前仍在火星表面生存的微生物產生的。
此次“馬文號”對火星大氣演化的關鍵性發現將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這顆神秘的紅色星球,并為2030年代人類登陸火星提供重要幫助。(桂林)
正在播放[責任編輯:chirongui]
相關閱讀
·
天文學家發現火星正在撕裂火衛一 2015.11.04
·
《朝鮮神槍手》收視奪冠 日本人身份被揭開 2014.08.21
·
美國宇航局升級火星探測器軟件:已服役10年 2015.11.03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