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EN探測器將進入火星軌道,美國宇航局又多了一個火星資產,此外,美國宇航局還有機遇號、奧德賽號、火星偵察軌道器等,它們的總造價達40億美元以上。 |
美國宇航局到目前為止組建了陣容龐大的火星探測器群,其中一些在失效后結束了任務,目前在軌運行的火星探測器和地面漫游者將構成立體探測網絡,探索火星過去數十億年前的奧秘
2014年9月20日左右,MAVEN探測器將進入火星軌道,美國宇航局又多了一個火星資產,MAVEN探測器將與好奇號聯手共同對火星大氣進行研究,此外,美國宇航局還有機遇號、奧德賽號、火星偵察軌道器等,它們的總造價達40億美元以上,包括兩艘火星軌道飛船和兩輛火星車,歐洲空間局還有“火星快車”探測器。
此前好奇號已經對著陸區域的大氣進行調查,并沒有發現明顯的甲烷痕跡,因此科學家推測此處可能不存在火星生命,根據軌道探測器的調查,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物質,其被認為是可能由生物源產生。好奇號通過儀器分析蓋爾撞擊坑附近的火星大氣樣本,同位素標記結果發現在過去的40億年內火星大氣出現了劇變,原來可適合生命存在的火星大氣環境已經“蕩然無存”。
科學家認為火星大氣的丟失會引發一系列的嚴重后果,比如火星表面會遭到小行星的“轟炸”,巨大的沖擊波可能對火星內部環境構成致命影響,導致全球磁場削弱,這樣的連鎖反應也進一步促進大氣的丟失,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開始連續穿透火星大氣、磁場保護層。另一種火星大氣失蹤假設認為由于火星的質量較低,只需要較小的速度就能逃逸火星引力的控制,因此在漫長的時間積累下,火星大氣開始出現耗損,變得越來越薄,而液態水則進入地下深處并凍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