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讀史八卦局
1393年,朱元璋下令將藍玉剝皮,藍玉忍不住大罵說:“太子一死就說我謀反,這分明是在誣陷,是陛下為皇太孫掃障礙。”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怒說:“追加誅藍玉三族,將他的皮剝下來傳示各地衙門,再送給蜀王。”
藍玉,常遇春的小舅子,起初從軍的時候在常遇春麾下效力,因做事有膽有謀,在與敵人交戰時,只要一出戰沒有不成功的,為此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舉薦藍玉。
1379年,藍玉與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率軍三十萬征討西蕃,回朝后因有功受封永昌侯。
其后,藍玉又跟隨沐英和傅友德征討云南的北元梁王,梁王兵敗自盡,事后論功時藍玉的功勞第一,加封食邑五百戶,而且和朱元璋結為親家,女兒嫁給了蜀王朱椿。
1388年,藍玉隨大將軍馮勝招降北元太尉納哈出,藍玉奉命前去設宴招待納哈出,然而藍玉為了欺負納哈出,就脫下自己的衣服讓納哈出穿上,納哈出不肯穿,藍玉的外甥常茂卻一刀砍傷了納哈出。
身為岳父的馮勝很是氣憤,就將常茂押送回南京,朱元璋龍顏大怒把常茂貶到龍州,常茂也不服氣,參奏馮勝私藏良馬和收受納哈出妻子的財物,于是朱元璋奪去馮勝的大將軍,交由藍玉統領。
第二年,藍玉在捕魚兒海大敗北元,基本摧毀了整個北元。
但藍玉居功自傲,回師途中因守關官吏沒有及時打開城門迎接,便縱兵毀關,朱元璋又得知他侮辱北元王妃,導致王妃自殺,于是將原來封梁國公的打算,改為涼國公,并將過錯刻在鐵券上。
不過,藍玉不知悔改,在朱元璋的酒宴時口出傲語,連將士的升降也不稟報朱元璋,甚至他的義子和家奴也仗著藍玉橫行,后藍玉搶占民田,御史就去查問,結果被藍玉發怒將御史趕走。
藍玉和燕王朱棣不和,作為太子妃舅父的他就把朱棣在封地的事告訴太子朱標,提醒朱標說:“我觀察到燕王在封地做事與皇帝一模一樣,我看他不是一般人,遲早是反的,所以太子一定要小心。”
然而朱標并不相信,認為弟弟對待自己非常恭敬,不會出現朱棣會謀反的,藍玉見此只好解釋說:“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件事,是因受到太子的優待,我也希望我的話不靈,更希望不要被我言中。”
1391年,藍玉西征返回,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太傅,當時馮勝和潁國公傅友得同是太子太師,藍玉卻嫌自己的官小,抱怨說:“宋國公和潁國公都可以做太師,難道我不能做太師嗎!”
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對藍玉的上奏建議大多不采納,藍玉因此越來越郁悶。
1392年五月,朱標病死,僅過了九個月,錦衣衛蔣瓛告藍玉謀反,稱藍玉和戶部侍郎傅友文、景川侯曹震和定遠侯王弼等準備在朱元璋出宮耕田時謀反。
結果,朱元璋以謀反罪誅藍玉三族并剝皮充草,將其送至各衙門懸掛,然后送給朱椿留念,包括十三侯、二伯等一五萬千人受到藍玉牽扯而被殺。
至于藍玉有沒有謀反,至少在《明史》和《明太祖實錄》記載中對于藍玉謀反的起因都很簡單,第一點:是藍玉嫌給自己官小,不愿肯居馮勝和傅友德之下,便有了抱怨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
第二點:則是藍玉曾向朱元璋奏過幾件事,但朱元璋都沒有聽,藍玉就認為朱元璋對他起了猜疑,不過以這兩點作為藍玉謀反的理由也太過簡單了。
所以《逆臣錄》對藍玉謀反的供詞就多了,據府軍前衛百戶李成供述,藍玉曾經對李成等人說:“我親家靖寧侯做到侯的位置,如今把他廢了。我想陛下容不得人,你們征戰多年,好不容易熬得個千百戶,但沒有一日安閑的日子,你肯隨肴我一心時,早晚來我跟前聽候。”
靖寧侯是葉升,因被視為胡惟庸同伙而被殺奪爵,據興武衛指揮僉事董翰的供述,藍玉曾對他說:'我親家靖寧侯征戰多年,好不容易討個侯爵,但陛下把他當作胡惟庸同伙全家廢了。現在又見陛下很猜疑我,不如趁早先下手,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東莞伯何榮之弟何宏供藍玉對詹級說:“詹尚寶,你和我同為太子的屬官,但你見哪個文臣有始有終?現在陛下有病纏身,殿下年紀又小,天下兵馬都是我在手上管著。”
由此可見,藍玉謀反的原因在于手掌天下兵馬和一群能征善戰的手下,而朱元璋殺藍玉是擔心朱允炆年幼,加上其他人對藍玉謀反的供述和親家葉升被殺,這或許促成了朱元璋殺藍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