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朱元璋下令賜給馮勝一杯毒酒。馮勝舉起酒杯,問道:“喝了這杯酒,能不能放過我女兒?”朱元璋只冷冷說道:“她們已經活不成了!”
馮勝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朱元璋帶兵起義,各地謀士陸續前來投奔,馮勝便在其中。
馮勝自幼研習兵法,胸懷大志,眼看元朝氣數已盡,為了一展抱負,他和哥哥馮國用帶著部下投靠了朱元璋。
馮勝能文能武,勇猛驍戰,他的到來使朱元璋如虎添冀,實力大增。
當時,朱元璋與陳友諒交戰一直處于下風,馮勝加入后屢次大戰都取得了勝利,后在潘陽湖徹底滅掉了陳友諒。
后來,馮勝在跟隨朱元璋征戰中,攻無不克,戰功赫赫,逐漸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和信任。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對開國功臣大為封賞。馮勝的功績居于第三,僅次于徐達和常遇春,獲封為宋國公。
之后,馮勝繼續為朱元璋穩定江山打下了無數勝仗,立下汗馬功勞,有“逢戰必勝”之稱。
可是,這樣一位功績顯赫的勇猛將領,卻不再受到加官封爵,甚至讓朱元璋屢次動怒。
原來,馮勝雖然功勞不小,但也過錯不斷。
他在戰場上是個勇將,在生活中卻是個莽夫,性格狂暴,桀驁不馴,有了權勢后更是飄飄然,常常居功自傲,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當年的高郵之戰,高士誠佯裝退兵投降,就因為馮勝輕敵,導致大軍重創并損失了幾名大將。
雖然后來馮勝大怒起兵,一舉猛攻打下了高郵,但朱元璋仍舊憤怒難平。
定西之戰,馮勝再次激怒了朱元璋。
1369年,徐達和馮勝受命平定西北??紤]到敵軍剛除,局勢還未完全穩定,朱元璋讓馮勝留守戰地,徐達先行回朝受封。
徐達走了后,馮勝心理不平衡了,他在心里嘀咕:徐達算個啥呢,他的功勞還沒我大呢,憑什么把我留在這里,他就能回去受賞?
他越想越不甘心,急忙領著大軍也跟著回朝討封去了。
哪知,馮勝的擅自行動釀成了大禍。
敵軍王保保趁機帶著十萬大軍攻入蘭州,前去救援的鷹揚衛大軍不敵,被全軍覆沒。
馮勝得知后,趕緊又帶著大部隊回去殺敵。
幸虧他在這一戰中取得了勝利,但也無法挽回已經造成的慘重損失。
朱元璋氣得恨不能把馮勝的腦袋按在地上摩擦,但想到此時正是用人之際,才忍住沒有發作。
1387年,遼東地區憂患再起,朱元璋派馮勝率二十萬兵馬出征遼東。馮勝帶著已歸順大明的原納哈出部將乃刺吾前去招降。
納哈出見到乃刺吾大驚:“你還活著!”乃刺吾向他述說大明朝的恩德,并勸說:“如今大軍壓境,你們是拼不過的了,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br>
納哈出早已聽聞馮勝的大名,看到大軍已經深入營中,自知不是對手,于是帶著二十萬軍一起歸降了。
就這樣,馮勝不費一兵一卒,便大獲全勝。
然而,在納哈出受降的酒宴上,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藍玉和納哈出因為戰袍的事產生誤解,馮勝的女婿常茂拔刀刺傷了納哈出的手臂。最后,馮勝出面調和了此事。
但班師回朝后,馮勝在上報大捷之時,也一并匯報了常茂激變一事,使朱元璋當即就給常茂套上械鎖。
常茂因此對馮勝心生恨意,聯同他人一起揭發馮勝的多起惡行:私自藏匿良馬,向納哈出的妻子索要大量金銀珠寶,強娶王子的女兒,等等。
朱元璋勃然大怒,不僅取消了賞賜,還沒收了馮勝的大將軍印,命他回到鳳陽居住,從此以后再也沒讓他統率過大軍。
馮勝自恃功高蓋主,日常行徑囂張跋扈,朱元璋早已對他很大意見,后來發生的事,終是讓朱元璋下定決心要除掉他。
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標是朱元璋最滿意的兒子,也是他悉心培養多年的未來儲君人選。
朱標的離世,打亂了朱元璋的原有計劃,也讓他深受打擊,性情大變。
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執意要立朱標14歲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
太子年幼,朱元璋不免猜忌群臣,總擔心孫子不能穩坐皇位,開始動手清算曾與他沖鋒陷陣打下江山的功臣們。
之后,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藍玉案”,牽連人數達一萬五千余人。
藍玉案兩年后,朱元璋把馮勝召回南京。馮勝還沒有意識到危機,依舊我行我素,高枕無憂。
就在這個敏感時刻,馮勝的女婿,也就是朱元璋的兒子周王,大搖大擺地從封地跑出來,到馮勝府中去探望岳父。
大明有規定,藩王未經皇帝同意,是不能私自離開封地的,周王的行為無異于自己撞槍口。
手握重兵的馮勝和藩王一起私會...朱元璋完全有理由懷疑,他們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密謀什么大事兒。
于是,朱元璋把馮勝宣進宮中,一見面就下令賜給他一杯毒酒。
馮勝當下一愣,既而明白過來,他舉起酒杯,問道:“喝了這杯酒,能不能放過我女兒?”
朱元璋只冷冷說道:“她們已經活不成了!”
馮勝仰天悲嘆,滿臉絕望地喝下毒酒。
不久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順利登位。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朱允炆連個像樣的將軍都選不出來,最終還是將江山拱手讓人。
不得不說,朱元璋千算萬算,終究算不過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