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座談交流等方式對全縣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駐村幫扶工作隊到崗履職盡責。 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慢性泄瀉30例體會 作者羅秋波 作者單位 浙江臺州,臺州市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中醫內科 【關鍵詞】 參苓白術散;加減;慢性泄瀉 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癥的病癥。主要病變在于脾胃和大腸。慢性泄瀉是指泄瀉時間2個月以上。多為泄瀉日久,或反復發作耗傷正氣,以脾虛多見。筆者自XX年6-9月期間采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慢性泄瀉共30例療效滿意,現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擇慢性泄瀉癥狀門診病人30例,年齡20~25歲7例,25~35歲10例,35~40歲11例,兒童2例。其中20例服用過黃連素、諾美沙星等抗炎藥,培菲康等腸道活菌藥,以及中成藥克痢痧等療效欠佳。此次選用的30例慢性泄瀉病人,均辨證為脾虛濕盛所致,證見大便時溏時泄,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納差,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虛緩。 治療方法 參苓白術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治療慢性泄瀉脾虛濕盛的基礎方。方中四君子為主補氣健脾,加入和胃理氣滲濕之品標本兼治?;痉饺藚?0g,炒白術15g,茯苓15g,薏苡仁30g,炒扁豆12g,桔梗5g,山藥30g,甘草10g,砂仁6g,蓮子肉10g,五味子3g,木香10g,芡實8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口服,2周1個療程。辨證論治隨癥狀輕重而加減,脾虛明顯、久瀉不愈、倦怠乏力加黃芪20g、重用黨參30g以益氣健脾、燥濕化痰;濕阻氣滯明顯、脘腹脹滿、納差,加川樸10g、蒼術10g 、山楂10g以健脾燥濕止泄、行氣除滿;肝郁明顯、胸脅漲滿、納差,加柴胡10g、枳實10g以舒肝理氣解郁;腎陽虛衰、形寒肢冷、腰膝酸軟、加補骨脂10g、吳茱萸6g以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療效分析 診斷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診斷療效標準中泄瀉療效標準制定[1]。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大便次數明顯減少,其他癥狀改善;無效癥狀未見改善。 2 結果 30例病人中服藥2周后其中20例治愈。顯效8例,無效2例。 3 討論 參苓白術散是補益脾胃兼以滲濕止瀉,主治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滲濕,山藥、蓮子肉健脾益氣,兼能止瀉,砂仁醒牌和胃,行氣化滯,桔梗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能載藥上行,炒甘草健脾和中,諸藥合用,共成健脾益氣,和胃滲濕之功。 馮氏錦囊·雜癥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東垣曰脾胃虛則百病生,調理中州,其首務也。脾悅甘,故用人參、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術、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蓮肉益心;土惡水,故用山藥治腎;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氣于地道,而無否塞之憂也。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10. 實地察看幫扶村基礎設施改善、富民產業發展、村容村貌變化、社會事業發展和貧困戶生活條件改善、精神面貌變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