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美術(shù)
日本世俗美術(shù)時代
公元17世紀以后,由于德川幕府提倡以儒學為中心的文治政策,在較長的時期中,日本漢學興盛。在漢文化的影響下,中國明清文人畫在日本也占有相當?shù)牡匚?,一批在漢詩書畫方面有相當造詣的文人畫家不斷興起。池大雅、與謝蕪村、青木木米、浦上玉堂、富岡鐵齋等是他們的代表。
富岡鉄斎(Tomioka Tessai,1837~1924年),字無倦,日本文人畫畫家。他潛心于東方文化的研究,對儒、佛、神、道都有涉獵,尤精于漢詩文。繪畫能融日本水墨畫與中國明清文人畫為一體。其繪畫共約2萬幅,有卷軸、障屏、冊頁、扇面等,多以日本和中國古典文學及傳奇為題材,精于花鳥、人物、山水和書法,以構(gòu)圖宏大、筆法粗獷著稱。單色或彩色寫意畫表達出強烈的活力感,集文人畫的詩、文、畫、印于一體,這使他的作品在內(nèi)容、語言和格調(diào)上,都有別于日本一般的專業(yè)畫家。
《蓮燭送歸圖》富岡鐵齋的主要作品有《安倍仲麿明州望月圖》、《隱士山中聚會》、《不盡山頂全圖》、《群仙高會圖》、《武陵桃源圖》和《赤壁圖》等。
《赤壁泛舟圖》《赤壁泛舟圖》局部《扶桑神境圖》是鐵齋晚年的代表作品,境界自然平和,清新悠然。《扶桑神境圖》《明州望月圖》是富岡鐵齋晚年的作品,筆墨放縱老辣,瀟灑奔放又不失嚴謹。
《明州望月圖》他的設(shè)色山水畫,筆墨大膽老辣,使用石青、石綠、硃砂等重色,明媚燦爛。 《瀛洲仙境圖》
《瀛洲仙境圖》
《蓬萊仙境圖》仙山樓閣,云霧繚繞,墨色濃重,設(shè)色自然。《蓬萊仙境圖》《嫦娥奔月圖》天上被放大的月宮里住著嫦娥,她托著腮幫子思念著地上的后裔,后裔醉臥在山石上,忍受著相思之苦,人物故事與景互相輝映。《嫦娥奔月圖》
中年以后,鐵齋的藝術(shù)審美的追求逐漸明確,繪畫語言和藝術(shù)手法更為老道。如《武陵桃源圖》等,講究構(gòu)圖,章法嚴謹。
《武陵桃源圖》《后赤壁圖》畫面最前景描繪蘇軾一行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空中飛來一只仙鶴。赤壁用赭石和墨色擦染,瀑布從斷崖傾瀉而下。《后赤壁圖》
《山水畫貼》
《攀岳全景圖》
《寒月照梅花圖》
《歲寒二雅圖》
《花之世界圖》
《名士觀梅圖》
富岡鐵齋跟蘇東坡雖然不是一個年代,但是卻是同一天生日,讓鐵齋倍感親切。他畫了許多以東坡居士為畫題的作品:《蘇東坡像》、《東坡歸院圖》、《前后赤壁圖》、《東坡墨戲圖》、《東坡謁佛印象圖》、《東坡三養(yǎng)圖》、《東坡安蔬圖》、《東坡閑居圖》等作品,表現(xiàn)了蘇軾生活的各個方面。鐵齋以書入畫,以儒家學養(yǎng)、文人氣息融入繪畫中,“得于心、形于手”。畫中的題詩有的占據(jù)了很大的畫面,利用書法加大畫面氣勢,使書法成為整個構(gòu)圖的一部分,增加了畫面的文學趣味和詩情畫意。《東坡閑居圖》《蘇東坡像》
鐵齋的人物畫題材廣泛,神仙、高士、文人、武士、農(nóng)夫、漁夫、美人,各種與中國文化歷史有關(guān)的人物都出現(xiàn)在他的畫中。
《壽老圖》
《藤娘圖》
日本世俗美術(shù)時代畫家的美術(shù)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