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靜脈血栓形成是靜脈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并伴有繼發性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的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四肢淺表靜脈或下肢深靜脈。其臨床特點為患肢局部腫痛、皮下可捫及有壓痛的條索狀物或伴有病變遠端淺表靜脈曲張等靜脈回流受阻現象。偶可因血栓脫落而造成肺栓塞。本病在年齡和性別上無特異性。手術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為27.8%。下肢靜脈血栓形成61.2%,下腔靜脈血栓形成14.3%,兩者共占75.5%;上腔靜脈血栓形成20.4%,上肢靜脈血栓形成4.1%。其中并發肺栓塞2%。
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
疾病描述
靜脈血栓形成是靜脈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并伴有繼發性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的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四肢淺表靜脈或下肢深靜脈。
癥狀體征
發熱、患肢腫痛、肢體遠端脈搏有無改變,能在體表捫到有壓痛的條索狀物,有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區營養性改變,如脫屑、瘙癢、色素沉著、濕疹及潰瘍形成等。 病因病理
19世紀中期,R.L.K.菲爾肖提出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個要素──靜脈血流遲緩、血液高凝狀態和靜脈內膜損傷,至今仍為血管外科界所公認。絕大多數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靜脈,這與下肢靜脈的解剖及功能有密切關系:下肢靜脈具有較多的靜脈瓣,人體站立或坐位時,下肢的靜脈壓遠高出身體其他部位。下肢靜脈回流端賴肌肉收縮時所產生的'泵'的作用,因此,站立和坐位時,下肢靜脈血回流較緩慢。當無明顯的靜脈內膜損害時血栓形成常常發生在靜脈瓣膜袋里。血栓與血管壁無緊密粘連,易于脫落并可導致肺栓塞。 70%的下肢血流經深靜脈流回心臟,30%經淺靜脈(大隱、小隱靜脈)。淺靜脈在大腿根部流入深靜脈(股靜脈)。因此,髂靜脈、股靜脈內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流阻塞后淺靜脈將擴張,血流增加,以補償深靜脈的血流阻塞。于是出現大隱靜脈曲張及患肢可凹性水腫。血栓形成在腘靜脈者,小腿部肌肉壓痛明顯,前足急劇背屈時,誘發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霍曼斯氏征)。
診斷檢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