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 )學名凡納濱對蝦,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蝦類之一。據FAO 統計資料可知,2015 年全球共有38 個國家和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養殖總產量為387.98萬噸。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厄瓜多爾、越南、泰國、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等是養殖南美白對蝦的主要國家,這9 個主要養殖國家2015 年的養殖產量為370.08 萬噸,占世界養殖總產量的95.39%,其中中國養殖總產量為162.46 萬噸,占世界養殖總產量的41.87%,居世界首位。經過近30 年的發展,我國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模式已經從單一的土塘養殖發展為各種形式的養殖模式,目前各地的養殖模式主要有:土池、高位池以及工廠化養殖模式。
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發展情況
1988 年南美白對蝦從美洲引進我國;1992年南美白對蝦親蝦人工繁殖初步成功;1994 年獲得小批量南美白對蝦蝦苗,1999年引進美國優質種蝦和繁殖技術,此后養殖技術逐步發展。2001 年地膜技術的使用,使得蝦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蝦的養殖密度不斷增加。因南美白對蝦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周期短,營養需求低,抗病能力強,親本人工條件下易培養,適合高密度養殖等特征,使得南美白對蝦養殖在我國迅速發展。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產量逐年在不斷增長,養殖總產量從2001 年的8.78 萬噸增加到2016 年的167.22 萬噸,養殖總產量翻了19.04 倍,平均年增長率為21.7%。
與此同時,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總產量也穩居世界第一,2001年占世界總產量31.34%,到2015 年增長到41.87%,見圖2。
南美白對蝦逐漸成為我國養殖產量最高的蝦類品種,根據《2017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可知,2001年養殖產量占對蝦總養殖產量的20.31%,而到了2016年,其養殖產量占對蝦養殖總產達到50.61%。目前我國蝦類養殖的品種有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羅氏沼蝦、青蝦、克氏原螯蝦以及其他品種的蝦,南美白對蝦的產量最高,2016年的南美白對蝦產量占蝦類總產量的50.61%。全國共有28個省(市、自治區)養殖南美白對蝦,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兩省(區)、江蘇省、福建省等地。2016年廣東省的養殖產量為61.54萬噸居全國第一,占到全國養殖總產量的36.8%, 廣西為21.1 萬噸居全國第二,占到全國南美白對蝦總產量的12.62%,兩省(區)占全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總產量的49.42%。
我國南美白對蝦不同養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本文研究數據由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團隊于2017 年8 月至9 月深入廣東、江蘇、山東三個典型對蝦養殖地區,對南美白對蝦養殖戶(企業)的養殖情況進行實地調研。調查數據為2016 年南美白對蝦養殖數據,有效樣本量共計61 戶,其中山東省17 戶,廣東省14 戶,江蘇省30 戶(見表1)。包括42 個土池養殖模式,9 個高位池養殖模式,10 個工廠化養殖模式。2016 年南美白對蝦養殖產量處于前5 位的省份依次為廣東、廣西、江蘇、福建和山東省,同時調研團隊盡可能對每個地區的每種養殖模式都進行調研,因此選取廣東、江蘇、山東養殖戶來了解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總體情況以及不同養殖模式的養殖情況具有代表性。
(一)成本分析
根據養殖戶養殖情況,文章將養殖成本分為固定和可變成本,其中可變成本包括:蝦苗、飼料、營養和蝦藥、水電煤、倉儲費用、運輸費用、其他費用和臨時員工工資。固定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固定員工工資、設備維修、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折舊和科研投入。
根據實地調研數據進行養殖成本分析,結果如表2 所示,可知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每畝總成本最高為 204,448.95 元、其次是高位池養殖為53,278.61 元、土池養殖每畝總成本最少為5,118.37 元。在總成本結構方面,土池、高位池和工廠化養殖模式的固定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別27.08%、27.57%和21.92%,可變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分別為72.92%、72.43%和78.08%,可以看出三種養殖模式下,其可變成本都要遠遠高于其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方面,土池、高位池和工廠化養殖的固定成本分別為 1385.93 元/畝、14687.02 元/畝和44818.30 元/畝,土池養殖模式與高位池和工廠化養殖模式之間具有比較大的差異。在土池養殖模式下,土地租金支出為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項,在其畝產總成本中所占比例為 22.74%;其次是固定資產折舊支出為 2.23%。而在高位池與工廠化養殖模式下,固定資產折舊支出為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項,在其畝產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分別為 16.58%和8.25%;其次是固定員工工資支出分別為7.10%和6.05%;而土地租金的成本費用僅為0.98%和2.66%。
可變成本方面,土池、高位池和工廠化養殖的可變成本分別為3732.44 元/畝、38591.59 元/畝和159630.65 元/畝。但就其可變成本結構而言,飼料支出均為最主要成本支出項,在其畝產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分別為 43.51%、34.57%和38.03%;其次都是水電煤支出分別為11.93%、23.15%和22.68%;再次是蝦苗和營養和蝦藥費用支出,在土池與工廠化養殖模式中,蝦苗支出都稍高于營養和蝦藥支出,而在高位池養殖模式下,蝦苗支出低于營養和蝦藥支出。
(二)收益分析
收益方面用總收入、凈利潤、成本利潤率、銷售利潤率這4 項指標來評估。凈利潤可以反映養殖經濟效益的好壞。成本利潤率是體現養殖利潤水平的指標。銷售利潤率是體現養殖戶(企業)收益水平的指標,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
表3 顯示了南美白對蝦不同養殖模式的收益情況,工廠化養殖、高位池養殖和池塘養殖的畝產凈利潤分別為76781.37 元/畝、15558.60 元/畝和945.54 元/畝,畝產成本利潤率依次為37.56%、29.20%和18.47%,畝產銷售利潤率分別27.30%、22.60%和15.59%。因此可以看出,相比于土池與高位池養殖模式,工廠化養殖模式投入產出更高,盈利能力更強。
(三)不確定性分析
1. 盈虧平衡分析。盈虧平衡點分析是體現養殖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均衡關系,用于體現生產單位對產品變化的適應力和抗風險能力。表 4 為南美白對蝦不同養殖模式的盈虧平衡分析結果,可知土池養殖模式、高位池養殖模式和工廠化養殖模式的盈虧平衡畝產產量分別為 194.11斤/畝、1252.17 斤/畝和3670.62 斤/畝。工廠化養殖模式的盈虧平衡產量對現有生產力的利用率為33.63%,低于土池養殖模式的65.46%和高位池養殖模式的 43.09%,說明工廠化養殖模式具有較強的市場風險抵抗能力。三種養殖模式的盈虧平衡價格分別為 19.48 元/斤、26 元/斤和25.99 元/斤,銷售價格與盈虧平衡價格之間的差額則分別為 4.72 元/斤、7.68 元/斤和6.13 元/斤。可以看出,在市場價格出現波動較大的情況下,三種養殖模式都具有抵抗市場風險的空間,而相比之下高位池養殖模式具有較大的抵抗市場風險的空間。
根據調查數據看出,土池養殖模式的實際銷售價格比高位池養殖與工廠化養殖模式都低,主要因為土池養殖模式更易受自然條件限制,每年養殖一造,養殖的南美白對蝦上市時間集中,而高位池一般養殖兩造,工廠化一般養殖三造,尤其是工廠化養殖受自然條件限制較低,可以錯開集中上市的時間,提高銷售價格。
2. 敏感性分析。本文進行凈利潤對不同不確定性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不確定因素變動的比例與其變動引起凈利潤變動比例的比值即為凈利潤對該不確定性因素的敏感系數。敏感系數的絕對值越大體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發生相同比例的波動時該因素引起凈利潤的波動水平更大。表5 顯示了南美白對蝦不同養殖模式的凈利潤對不同影響因素的敏感性系數。從利潤敏感系數絕對值來看,在三種養殖模式下,凈利潤對于銷售價格的敏感系數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可變成本,最后是固定成本。工廠化養殖模式下,凈利潤對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敏感系數都小于其他兩種養殖模式,凈利潤對價格的敏感系數稍稍高于高位池養殖模式,綜合來看說明在同等情況下,若某一影響因素發生變動工廠化養殖模式的凈利潤變化程度將是最小的,工廠化養殖模式對于市場情況的變動是最不敏感的,因此其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也是最強的。
結論與建議
本文根據實地調研的數據對我國南美白對蝦不同養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工廠化養殖模式的畝產總成本最高,其次是高位池養殖模式,最后是土池養殖模式。在三種養殖模式下,其可變成本都要遠遠高于其固定成本。(2)在成本結構方面,固定成本中,土池養殖模式最主要的是土地租金,高位池養殖和工廠化養殖模式最主要的是固定資產折舊和固定職工工資費用;可變成本中,三種養殖模式下飼料和水電煤支出均為重要的成本項,其次都為蝦苗以及營養和蝦藥支出。(3)三種養殖模式下的凈利潤、成本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工廠化養殖模式都為最高,其次是高位池養殖模式,最后是土池養殖模式。相比于土池與高位池養殖模式,工廠化養殖模式投入產出更高,盈利能力更強。(4)在三種養殖模式下,凈利潤對于價格、可變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數依次由高到低。
綜上所述,為了增加養殖戶(企業)的養殖效益,提出以下建議:
(一)控制養殖可變成本
行業主管部門與相關企業,需要加強對飼料、蝦病的科研投入和技術推廣,降低飼料的生產成本,生產優質飼料以及提高蝦病防治技術。養殖戶,需要積極參加養殖技術培訓,提高自身養殖管理水平,選用大企業、質量有保障的蝦苗、飼料、營養和蝦藥與養殖機械設備,提高蝦苗的成活率、飼料和養殖機械設備的利用率以及蝦病防治知識,減少不必要的養殖成本與風險。同時目前對蝦養殖是按工業用電進行收費,極大的增加了養殖成本,而對蝦養殖屬于農業,建議有關部門與電力部門協調,水產養殖用電應該享受農業灌溉用電價格,同時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養殖用地租金可以給與優惠,降低養殖戶用地成本。
(二)從盈利和抗風險能力角度出發,應該鼓勵發展工廠化養殖模式
從文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都可以看出,工廠化養殖模式優于池塘養殖模式(包括土池養殖模式與高位池養殖模式),高位池養殖模式又優于土池養殖模式。因此從盈利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角度出發,應該鼓勵發展工廠化養殖模式。
(三)提高養殖銷售價格
在三種養殖模式下,凈利潤對于銷售價格的敏感系數都最高,易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土池養殖模式,可利用其生態養殖特點進行綠色、有機等認證;高位池與工廠化養殖模式,可合理安排投苗時間,錯開集中上市時間;當地政府可申請公共品牌、原產地認證或者養殖者自己可申請商標,拓展銷售渠道,實現差異化養殖等措施來提高銷售價格從而增加養殖者經濟效益。
作者:王 靜,車 斌,孫 琛,張海清,陳廷貴,晉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