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課題研究的基本范式
王明倫 研究員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所所長
教育部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專家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專家
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職業技術教育學》帶頭人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團隊負責人
序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 江蘇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 )》
關鍵詞:提高 人才培養 質量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力量源泉靠什么?
教師
教師“ 跳出來” :跳出本校研究教學
寬度
教師“ 扎下去” :扎根課堂研究教學
深度
教師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真正動力!
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源頭在哪里?
職教科研
科研是教學質量提升的戰略引擎!
職業院校科研“研”什么?
研究教與學目標(為什么教、為什么學)
研究教與學內容(教什么、學什么)
研究教與學方法(怎么教、怎么學)
研究教與學規律(會教、教好;想學、會學、學好)
教學+研究=智慧型教師
管理+教學+研究=智慧型校長
第1章 職業教育課題研究的核心要素
要素一:選 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做課題研究選題最關鍵!
選題首先要學會發現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問題越多越好,越有選擇研究課題的空間。
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挖掘研究課題的能力。
提出新問題很難(綠色校園);從新的視角去分析舊問題也很難(職業教育體系),需要創造性,需要想象力。
職業教育研究,最可怕的是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就不可能產生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學校(教師)發展就缺乏持續性。
像:職業學校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路徑研究。
應用性。 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征,主要是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職業學校實踐性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宜小不宜大。 大與小是指課題研究的內容和范圍,不是指課題研究的價值。166 個立項課題中,題目進行了調整的占55% 。
要求: 題目要小一點,角度要新一點,討論要深一點,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具體一點。
例如:縣域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管理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選題好,題目大,缺聚焦。
適合自己。 選題要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適合自己的研究積累和教學學科。
以蘇州產業結果調整與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為例分析,選題好,題目大,做好難道更大。
要素二: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必須用精煉、明確的語句來表達。好的課題名稱能夠反映出課題研究的全部信息。
166 項中課題名稱表達不明確的約30% 以上。
例1: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方法的調查研究
研究對象:職業學校學生,而不是普高生,也不是大學生。
研究內容: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方法。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
例2:中德職業學校教師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
研究對象:中國和德國職校教師
研究內容:職校教師教學方法
研究方法:比較研究
例3: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案例研究
研究對象: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研究內容: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改革
研究方法:案例研究
要素三:研究假設
假設顧名思義就是指假定的解釋和推測。在復評的336 份課題評審書中,大約85% 以上沒有考慮到假設。
條件1: 假設是課題研究者根據事實和有關理論對研究結果的預測。
條件2: 假設是基于以往的經驗形成的,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起定向作用。
定位準確的假設是課題研究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例如: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研究
假設1:職教教師已經走上專業化發展道路,且有發展空間
假設2:職教教師專業化程度的差異與其選拔、培養機制有關
假設3:職教教師專業化水平與職教發展水平有因果關系
要素四: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確立的目標必須描述精準,要深思熟慮的推敲,把研究問題的內容與方向把握住,作為界定研究范圍的依據。研究目標是課題研究的靈魂。
有50% 以上沒有涉及到課題研究目標。
例如:江蘇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的研究
目標: 構建科學有效的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資源整合系統、品牌共享系統、質量提升系統),實現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 一加一大于二” 的聚合效應。
要素五: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基于兩個假設:知識是累計的;我們可從他人的成果中學習并建立自己的研究。文獻分析法不是照抄照搬。概括某研究領域已研究的問題、取得的成果、分歧點、新想法。
程序: 確定研究問題—— 擬定研究計劃—— 查閱初步資料(文獻索引)—— 閱讀原始資料—— 文獻深度分析—— 形成研究結論。
經驗總結法。以自己和他人經驗為對象,對其進行科學篩選分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理論高度。
程序: 確定總結對象—— 收集事實資料—— 整理分析資料—— 經驗概括提煉—— 總結、推廣。
調查研究法。 運用各種方法,有計劃、系統地了解被調查對象的現狀、相互關系、發展規律。調查是收集資料,研究是分析資料,目的是價值判斷。
類型: 現狀調查(職業學校教師現狀);發展調查(職業學校學生能力變化);區別調查(職業學校學生能力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程序: 確定對象與范圍— 擬訂計劃— 設計問卷— 收集分析資料— 價值判斷— 對策建議。
比較研究法。 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和兩個以上有聯系的教育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其異同和規律。
程序: 確定比較的問題—— 明確比較標準(同一)—— 描述現象—— 解釋現象—— 比較分析—— 形成結論。
個案研究法。 把個體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直接或者間接調查了解分析,揭示個案形成的變化特點和規律以及影響個案發展的因素。
程序: 確定個案研究對象—— 收集個案相關資料—— 整理分析資料—— 總結與討論—— 揭示變化規律。
行動研究法。 行動者為解決自己實踐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側重于對職業教育實踐的改進。
程序: 發現問題— 確定問題— 文獻分析— 擬訂計劃— 確定假設— 收集資料(問卷、調查、實驗等)— 檢討和改進
第2章 職教課題研究的三個困惑
困惑一:有行動缺研究
行動研究成為職業院校教育科研中使用率最高的一個概念。
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破除了職業院校教師頭腦中的科研神秘感。
336份課題申報書,有行動缺研究的現象占30%以上,有10多份沒有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有相當多的申報書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不一致,選題與研究內容不符的現象也比較突出。
案例
《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困難問題研究》 課題申報書:有行動,缺研究。研究現狀分析談工作狀況介紹,工作流程分析等;研究假設、目標不寫;研究內容不明確;研究方法是文獻研究和調查研究。最終成果未寫。很難看到研究的蹤影,研究的目標,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價值,老師缺乏一種研究意識,習慣于用經驗式的工作支配自己的研究行動。
課題研究有五個要件:選題、研究現狀分析、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基礎。五者是最重要的,缺一不可。
課題研究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現狀分析,沒有明確的研究目標,沒有合理的研究方法,沒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就不是課題研究。
行動與研究結合,研究與行動共進,是職業院校研究應堅持的基本立場。
困惑二:有敘事缺提煉
敘事被職業院校教師廣為關注的一個研究話題。不少教師依托敘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將敘事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手段。
立項的166 項課題,部分課題屬于敘事研究。
敘事也面臨一種新的尷尬:敘事僅僅是一種教學工作總結,在結題報告中特別明顯,并沒有帶來教學理性的思考,教學規律的升華,教學智慧的提煉,導致有敘事無提煉的研究困局。
敘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手段,但它不是目的。我認為借助教育敘事,教師能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學智慧,形成有利于教師發展要求和學生發展需要的新教學思想。
像南通的李吉林老師
教育敘事需要教育理論的指導,或說,教育敘事需要添加教育理論的佐料,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敘事,我們的教師就會走出個人教學經驗總結的狹隘空間。
困惑三:有課題缺問題
課題與問題的關系,應該說是很明白的事。先有問題,在問題的基礎上,經過對“ 事實”—“ 應該”—“ 可能”—“ 可行” 的理性思考形成課題。
事實: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現象如何,事實狀態是怎樣的;
應該:從應然狀態去分析學校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可能:改進學校教育教學有哪些可能選擇路徑;
可行:從學校教育教學實際資源去分析,哪些問題可以成為課題,研究有哪些基礎等等。
職業院校的教師選好了課題,不知道課題要研究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研究問題,最終要解決什么問題。
案例
《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申報書,題很大,寫的很多,研究現狀分析寫成文獻分析,結構完整但要點不突出,到底要說明什么?研究什么?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哪些問題是課題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實在是看不出來。
搞課題研究必須有問題意識,這項研究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的,應該研究的重點是什么?課題必須交代清楚。
課題研究必須規范
規范出成果!
規范出精品!!
規范一:開 題
課題開題的重點不僅在于組織動員,而是對立項課題實施的可行性研究,它關系到課題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進程,最終將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
開題會: 組織研究資源(人、財、物),明確研究目標、理清研究思路、安排研究進程;
要論證研究工作的可行性,而不是重復申報立項時的重要性;
主要是聽取專家的修改建議。
開題報告的撰寫要求 :
l1. 開題活動信息: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參會人員等;
l2. 開題報告要點:題目、研究現狀分析、研究假設、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方法、分工、經費、完成時間、預期成果等;要求: 具體明確,可操作性,5000 字以內;
l3. 專家評議要點:開題報告的可行性、研究內容(問題)是否明確、研究思路是否清楚等;
l4. 重要變更:對照課題申報書、專家意見進行研究計劃的調整。
開題會的工作程序
l 主辦單位主持會議,介紹專家組成員和課題組成員;
l 科研管理單位(學會秘書處)宣讀立項通知書;
l 課題主持人解讀開題報告;
l 課題組成員補充發言;
l專家質詢;
l課題組答疑;
l集體討論;
l專家組形成評議意見,簽名;
l課題組專門會議,修改完善開題報告;
l簽字蓋章報課題主管部門(學會秘書處)。
規范二:中期檢查
l 課題中期檢查是建立在一定階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如公開發表的論文或調查分析結果,課題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l 中期檢查一般以課題自檢為主。檢查重點是課題研究的可持續性。
l中期檢查的要點:
l 對照立項申請書和開題報告;
l 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資料;
l 撰寫中期研究報告
l 蓋章后提交項目管理部門(學會秘書處)
l中期檢查報告的內容:
l活動情況: 檢查時間、地點、評議專家、參加人員;
l檢查重點: 研究工作主要進展、階段性研究成果、主要創新點、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變更、下一步研究計劃、預期研究成果等。
l主要階段性成果: 成果名稱、成果形式、完成或發表時間等。
l要求: 成果必須與課題研究內容相關。
l專家點評要點: 側重于過程性和方向性評價,檢查課題計劃的執行,調整課題研究計劃建議。
l重要變更: 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申請表、開題報告、專家建議所作的課題研究計劃的調整。
l 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蓋章簽字后報課題管理部門(學會秘書處)
規范三:課題結題鑒定
l課題研究報告的基本元素:
l1. 標題:必須以批準的課題名稱作為標題,不能更改,不允許加副標題。
l2. 課題主持人:x x x ,以批準文號的主持人為準,不能更換。
l3. 課題來源和批準號:x x x
l4. 課題組主要成員:x x x x x x
l5. 摘要:高度概括,突出重點,500字以內。
主體部分(正文):
l1. 問題提出:研究目的—— 研究意義—— 核心概念界定;
l2. 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理論支撐—— 相關研究成果分析;
l3 . 研究過程:研究思路——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技術路線(可用圖表表示);
l4. 研究內容(重點):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對各子課題的高度提煉,而不是簡單照搬。)
l例:對x x職業學校900名男女學生學習能力的調查
l1 .研究思路:對 職業學校900名男女學生進行一次言語和數學推理能力的測定,發現差異,尋求規律;
l2. 研究對象:職校900名男女學生;
l3.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
l4. 技術路線:抽樣→測驗→分析比較。
l5. 創新:指研究成果的創新部分,與眾不同才是創新。
l6. 分析和討論:分析要客觀,討論要針對課題研究中尚未定論的問題進行討論。
l7. 研究結論:通過課題研究,得出了哪些有價值、有創新的結論。
l8. 建議或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根據研究結論的啟示,提出需改進的建議;
參考文獻
l 按照國家出版要求進行規范
l成果附錄
l 已發表的系列研究論文;
l 獲獎、媒體報道;
l 典型案例。
課題結題鑒定的程序:
l 結題由課題主持人提出申請,經課題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
l1. 項目管理單位或受委托的科研管理部門主持會議,介紹課題鑒定專家和課題組成員;
l2. 鑒定專家組組長主持鑒定會;
l3. 課題負責人匯報課題報告;
l4. 課題組成員補充性發言;
l5. 專家質疑;
l6. 課題組答疑;
l7. 課題組與專家組對話;
l8. 專家組形成書面鑒定意見;
l9. 專家組組長宣讀鑒定意見;
l10.課題主持人表態發言;
l11. 項目管理單位簽發證書;
l課題開題、鑒定專家組的構成:
l 鑒定專家組一般5-7 人構成;專家組成員一般從專家庫產生和由熟悉職業教育的老師、管理者、研究者擔任;專家組組長由江蘇職教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