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師考試第一份試題 一、單選題(共30道題?每題2分?共60分)
1、“校本研究”立足學校?因此應該(A)
A、以學生為本 B、以老師為本 C、以學校為本 D、以教材為本 2、就社會發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資源是(A)
A、人才 B、金屬 C、資本 D、土地
3、教師以為學生有較高的發展潛力因而對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學生往往表現出較其他學生更快的發展?
這就是(A)
A、羅森塔爾效應 B、高原效應 C、馬太效應 D、蝴蝶效應 4、教給學生怎樣做才是對的?這是一種()
A、陳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靜態知識
5、利用教師之章的專長或經驗?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觀察與回饋?達到教師共同成長的目的?
這就是一種(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專業引領 D、少數有準 、現實中教育教學法課題產生的途徑多半是() 6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7、多次測驗所得結果的一致性?這就是(D)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8、教師專業化發展?重點在于()
A、提高身體素質 B、培養敬業精神 C、提高專業能力 D、學習專業知識 9、真正的第一生產力是(A)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10、教學研究的第一步是(A)
A、提出問題 B、設計方案 C、搜集資料 D、制定假設 11、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應該是(B)
A、教師 B、學生 C、教材 D、教法
12、教學研究中經常反思?就通產生一種盤旋上升的()
A、螺旋效用 B、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動效應 13、專業化要求?教師培養實現()
A、多元化 B、封閉型 C、終結性培養模式 D、劃一培養模式 14、專業化教師的首要突出特征是(B)
A、接受研究性教育 B、具有專業職稱 C、經驗豐富 D、從教歷史悠久 15、教育的最終目標是()
A、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B、提高學生理解技巧 C、促進學生發展 D、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16、給我一打體形健全的嬰兒?讓我用一個專門的環境培養他們?我保證他們之中的任意一個?都能被培
訓成為我所選擇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當然還有乞丐和小偷?不論他們的才能、
愛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們祖先是什么種族。是誰說的(D) A、盧梭 B、斯金綱 C、裴斯泰洛奇 D、華生
17、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學生的()
A、上級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規 C、學生的成長 D、教師的教學 18、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者是(C)
A、華生 B、羅索 C、加德納 D、斯賓賽
19、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以誰為中心(B)
A、教師 B、學生 C、教材 D、校長
20、當前?我國教師最突出的問題是()
A、“量”的問題 B、“質”的問題 C、學歷高低的問題 D、隊伍穩定性的問題 21、教師課堂上觀察研究的載體是()
A、“課” B、“師” C、“生” D、教材
22、在早期師資培訓機構?培訓以哪種方式為主(B)
A、函授制 B、班級制 C、學徒制 D、探究制
1
23、最好的學習方式是(B)
A、授人以魚 B、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C、授人以漁 D、教師指定學習范圍和內容 24、教師以合理的方式解決自己要教學或其他場所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然后按自己遇到的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敘述出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校本研究方式。(C) A、授受法 B、檔案法 C、教育敘事 D、實驗教學
25、新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特點(B)
A、遵循連續教師教法 B、將生活納入教材范圍 C、遵循傳統學生學法 D、改變教育體制 26、學生學習方式改革基本前提(B)
A、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B、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C、教師教學方式變革 D、教師學歷的普遍提高
、在教學研究中?使教師受益最大的環節是(D) 27
A、提出問題 B、方案設計 C、落實方案 D、自我反思
28、重復操作引起的對外部活動稱()
A、思維 B、習慣 C、跳躍 D、定勢
、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經過長期教學法實踐形成的教學法方法(D) 29
A、自我反思 B、教學法原創 C、教學方法 D、教學模式
30、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作用是(B)
A、灌 B、導 C、澆 D、擠
二、多選題(共10題?每題3分?共30分)
31、關于教師角色說法正確的是(CD)
A、教師只能是蠟燭 B、教師只能是春蠶 C、教學方法的探索者 D、教學方法的創新者 32、教師發展與學生發展()
A、二者同等到重要 B、為了學生教師必須放棄自己的發展
C、通過教師發展來促進學生發展 D、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不斷發展 33、一個好教師的三個主要評價標準(ABC)
A、受到學生的熱愛 B、讓學生對所教學科感興趣?愛學習C、通讓學生有成就感D、與學校領導處理好關系
34、學校校本教研的主體應該包括()
A、教育專家 B、教研人員 C、大學研究人員 D、學校骨干教師
35、新課程主張建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家長
36、哪兩種情況會對”經驗性”教學的教師“日常性教學”構成“難題”() A、教師的經驗被其他教師否定 B、按照經驗解決問題?最后發現?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C、經驗再豐富的教師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借助“他人的經驗” D、家長為教師出難題 37、關于教師專業化論述正確的有()
A、教師專業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B、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C、在我國已完成 D、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已高于其他任何行業
38、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BCD)
A、競爭者 B、促進者 C、參與者 D、合作者
39、教育敘事研究的要點包括()
A、有一個主題 B、敘事形成的報告成為標準規范的論文
C、敘事研究不是簡單的記錄生活?而是觀察與思考生活
D、教育敘事形成的報告是一種“教育記敘文”而不是“教育論文”
40、校本研究的內容應該涵蓋(ABCD)
A、校本課程開發 B、校本教學研究 C、校本管理研究 D、校本培訓研究 三、判斷題(共20題?每題0.5分?共10分)
41、有效教學只能是探索教學。(錯)
42、所謂“集體聽課”就是去挑其他教師上課的毛病?讓教師人人自危。(錯) 43、教和學是教師自身發展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矛盾統一體() 44、教學經驗并不會自然地成為學習資源?只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才是教師的自我財富。() 45、教學是否有效是看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教師講了多少。()
2
46、新課程降低了對知識點的要求?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那么學生考試成績將降低?綜合素質必然提高。()
47、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師都必須積極參與?每個人都要提出一個課題。() 48、教師專業化已經成為促進教師發展和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成功策略。() 49、人的心靈深處?教師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50、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錯)
51、校本教研強調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動中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52、我們提倡“人人有課題?個個在研究”?所以每個教師都必須作為一個或數個課題的第一責任人。(錯) 、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不能過分注重“級別”?教師遇到的“問題”就可以成為研究的“課題”。() 53
54、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
55、中小學教育科研正在由原來的“自上而下”?轉為“自下而上”。(對) 56、專業化只是對部分行業而言的?對絕大部分行業來說?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任何人都可以從事這些行業。(錯)
57、教師一旦追蹤某個問題?或者教師借助“他人經驗”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就說?教師就有了“研究”狀態。(對)
58、把教師熟知的“備課”改為“教學設計”?無非是弄點概念和文字游戲。() 59、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各科教師只要把新課程標?好好讀讀?就會對新的要求爛熟于心了。() 60、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還有非制度化形式。()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A 2、A 3、A 4、C 5、B 6、B 7、D 8、C 9、A 10、A
11、B 12、C 13、A 14、B 15、C 16、D 17、C 18、C 19、B 20、B
21、C 22、B 23、B 24、C 25、B 26、B 27、D 28、D 29、D 30、B
二、多選題
31、CD 32、BCD 33、abc 34、BD 35、ABC 36、BC 37、AB 38、BCD 39、BCD 40、ABCD 三、判斷題
、錯 42、錯 43、對 44、對 45、對 46、錯 47、錯 48、對 49、對 50、錯 41
51、對 52、錯 53、對 54、對 55、對 56、錯 57、對 58、錯 59、錯 60、對 第二份
一、單選題(共30道題?每題2分?共60分)
1、一般來說?教師校本教學法研究能力隨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而()
A、降低 B、提高 C、沒有關系 D、不變
2、多次測驗所得結果的一致性?這就是()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3、在新課程體系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
A、平等的 B、不平等 C、領導與被領導 D、上下關系
4、在校本教研中?教師應是研究的()
A、主體 B、對象 C、任務 D、教法
5、在新課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
A、專業人員 B、教書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6、知識也可以進行分類?知道是什么?這是一種()
A、聯想知識 B、事實知識 C、技能知識 D、人力知識
7、一般來說?教師校本教研能和隨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而()
A、降低 B、提高 C、不變 D、難以確定
8、教師日常教學設計就是教師熟知的()
A、上課 B、總結 C、備課 D、活動
9、新課程強調綜合素質?其綜合素質提高了?成績必須()
A、必然下降 B、不變 C、不確定 D、應該相應提高
3
10、行為主體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為及其行為情景向心力?這就是() A、刺激 B、反思 C、激勵 D、人力
11、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知、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
的勞動者?關鍵在于()
、教材 B、教師 C、教法 D、教研 A
12、“校本研究”立足學校?因此應該()
A、以學生為本 B、以老師為本 C、以學校為本 D、以教材為本 13、選取教學案例進行技術教研?案例必須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這意味著必須具有
()
A、真實性 B、典型性 C、研究性 D、可看性 、多次測驗所得結果的一致性?這就是() 14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5、人才的首要最基本能力()
A、學習能力 B、社交能力 C、實踐能力 D、創新能力 、要新課程中教師把自己定位于() 16
A、專業人員 B、教書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17、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
A、改進學校工作能解決學校面臨的問題 B、提高學校聲譽 C、改進教學形式和效果 D、響應上級號召
18、校本教研的基點也是起點應該是(D)
A、教材 B、教師 C、學生 D、問題
19、在教學中通過測試檢驗學習結果?這是一種(A) A、總結性測評 B、形成性測評 C、診斷性測評 D、過程性測評 20、建構主義教學法觀強調以誰為中心()
A、教師 B、學生 C、教材 D、教案
21、學校的第一資源(0
A、教師 B、學生 C、教材 D、校舍
22、校本教研的基點和起點是(C)
A、教師 B、學生 C、問題 D、教材
2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作用是()
A、灌 B、導 C、澆 D、擠
24、教學研究中經常反思?就通產生一種盤旋上升的(C) A、螺旋效用 B、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動效應 25、教給學生怎樣做才是對的?這是一種()
A、陳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靜態知識 26、真正的第一生產力是()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27、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學生的()
A、上級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規 C、學生的成長 D、教師的教學 28、重復操作引起的對外部活動稱()
A、思維 B、習慣 C、跳躍 D、定勢
29、專業化要求?教師培養實現()
A、多元化 B、封閉型 C、終結性培養模式 D、劃一培養模式 30、新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特點(B)
A、遵循連續教師教法 B、將生活納入教材范圍 C、遵循傳統學生學法 D、改變教育體制
二、多選題(共10題?每題3分?共30分)
31、新課程改革的兩個“主題詞”是()
A、學生成長 B、教師發展 C、探究學習 D、獨立學習 32、新課程提倡的師生關系是()
A、貴賤有別 B、高低不序 C、民主 D、平等
33、扼殺師生發展的()
A、路徑依賴 B、功能固定 C、發散思維 D、探究能力
4
34、中小學教師在校本教研中兩種主要方式()
A、集體備課 B、集體聽課 C、行動研究 D、反思實踐
35、對大部分一線中小學教師而言?借鑒他人的教學方法?比較現實的方法() A、集體備課 B、集體聽課 C、精讀或瀏覽論文書籍 D、脫產進行深造 36、說課有三種途徑(ABC)
A、備課后 B、上課后 C、評課后 D、當校領導批評后
37、校本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A、問題 B、設計 C、行動 D、反思
38、新時代教育的特點(ABD)
A、終身教育 B、個性教育 C、機械化教育 D、全民教育
、當前教師培養的發展趨勢為(CD) 39
A、只有師范類才能培養教師 B、教師專業化已經不是必要要求
C、教師職業越來越專業化 D、教師教育改為終身化
40、針對我國實際?校本研究教師課題?研究應該()
、真 B、實 C、小 D、空 A
三、判斷題(共20題?每題0.5分?共10分)
41、校本教研一定要有一個骨干教師參與。()
42、教與學是教師自身發展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矛盾統一體。() 43、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還有非制度化形式。()
44、把教師熟知的“備課”改為“教學設計”?無非是弄點概念和文字游戲。() 45、專業化只是對部分行業而言的?對絕大部分行業來說?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任何人都可以從事這些行業。()
46、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
47、我們提倡“人人有課題?個個在研究”?所以每個教師都必須作為一個或數個課題的第一責任人。() 48、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
49、教師專業化已經成為促進教師發展和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成功策略。() 50、新課程降低了對知識點的要求?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那么學生考試成績將降低?綜合素質必然提高。()
、教學經驗并不會自然地成為學習資源?只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才是教師的自我財富。() 51
52、教學是否有效是看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教師講了多少。()
53、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師都必須積極參與?每個人都要提出一個課題。() 54、人的心靈深處?教師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55、校本教研強調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動中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56、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不能過分注重“級別”?教師遇到的“問題”就可以成為研究的“課題”。() 57、中小學教育科研正在由原來的“自上而下”?轉為“自下而上”。() 58、教師一旦追蹤某個問題?或者教師借助“他人經驗”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就說?教師就有了“研究”狀態。()
59、有效教學只能是探索教學。()
60、所謂“集體聽課”就是去挑其他教師上課的毛病?讓教師人人自危。()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B 2、D 3、A 4、A 5、A 6、B 7、B 8、C 9、D 10、B
11、B 12、A 13、B 14、D 15、A 16、A 17、A 18、D 19、A 20、B
21、A 22、C 23、B 24、C 25、C 26、A 27、C 28、D 29、A 30、B
二、多選題
31、AB 32、CD 33、AB 34、AD 35、ABC 36、ABC 37、ABCD 38、ABD 39、CD 40、ABC 三、判斷題
41、錯 42、對 43、對 44、錯 45、錯 46、對 47、錯 48、錯 49、對 50、錯 51、對 52、對 53、錯 54、對 55、對 56、對 57、對 58、對 59、錯 60、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