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曾有座建于19世紀的小型東正教堂,但不幸毀于911事件中,如今于多年籌備及重建后蛻變成「世界貿易中心圣尼古拉斯朝圣地,每當夜幕降臨,教堂那透著溫暖光線的大理石肌理和穹頂線條,充滿了東正教傳統禮儀莊重華麗之氛圍及現代設計之優雅利落。
設計者是有著「結構詩人」之稱的西班牙建筑師 Santiago Calatrava ,這是他在世貿廣場完成的第二件作品,透過材制凝練出燭光般之溫暖,意涵希望和撫慰,意味深刻。
設計取材自傳統拜占庭建筑及教堂,立面設計源自伊斯坦堡圣索菲亞大教堂中的馬賽克壁畫,轉化成建筑簡練的對稱結構。而最受矚目的優美穹頂,使用了和希臘雅典帕德嫩神廟相同的彭代利大理石,其白色肌理中具有均勻的淡黃色調,圓頂特別了使用玻璃層壓施工工法,光線得以通過材料,令夜間的世貿中心多了一盞暖光。中央圓穹周圍有四座石砌塔嘍及正立面的弧形角樓,灰、白水平相間的厚實大理石,仿如伊斯坦堡科拉教堂之色彩美學。
室內,簡雅白色調中繪制有神父 Loukas of Xenophontos 操刀的優美壁畫,既有宗教經典場景,也融入紐約 21 世紀之禮史與地景,例如在「The Sea Miracle」中就刻畫了911的雙子星大廈遭受撞擊時的原圣尼古拉斯教堂的白色身影和穿越哈德遜灣的救援船隻前往疏難等場景。
禮拜空間細節有不少巧思,穹頂設計延續了東正教建筑連結的特定數字,并放入致敬圣索菲亞大教堂正廳圓頂 40 道肋脊滑 40 扇開窗之元素,并設有描繪耶穌形象之圓盤,其后方向外開口以引入光線,令圓盤散發出光色餅流入下方,照亮四周的二十個先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