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腰部脊柱管因受到某種原因導致椎管管腔變窄,使其中內容物(馬尾和神經根)長期受壓而出現下肢、會陰部癥狀的一種癥候群??梢蛲诵行宰儭⒆倒馨l育性狹窄、創傷或醫源性等原因引起。本癥好發于40~50歲之男性,尤其是腰椎4/5和腰5/骶1最多見。典型癥狀為間歇性跛行。
二、病因
腰椎椎管狹窄癥是骨科的常見病,其發病原因十分復雜,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狹窄,也有由于脊柱發生退變性疾病引起的,還有由于外傷引起脊柱骨折或脫位或腰手術后引起椎管狹窄。其中最為多見的是退變性腰椎管管狹窄癥。按照病因可將腰椎管狹窄進一步分為:
1.原發性腰椎椎管狹窄
單純由先天性骨發育異常引起的,臨床較少見。
2.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
由椎間盤椎體、關節退化變性或脊椎滑脫、外傷性骨折脫位、畸形性骨炎等。
三、臨床表現
本癥的主要癥狀是腰腿痛,常發生一側或兩側根性放射性神經痛。嚴重者可有兩下肢無力,括約肌松弛、二便障礙或輕癱。椎管狹窄癥的另一主要癥狀是間歇性跛行。多數患者當站立或行走時,腰腿痛癥狀加重。行走較短距離,即感到下肢疼痛、麻木無力,越走越重。略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癥狀及跛行緩解。引起間隙性跛行的主要原因,可能與馬尾或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有關??捎捎隗w位的改變引起下肢放射性神經痛,尤其是每當腰椎過伸時,腰腿疼痛癥狀加重。因為當腰椎過伸時,腰椎椎間隙前部增寬,后方變窄常使腰椎間盤及纖維環向椎管內突出,使椎管進一步變窄,刺激或壓迫神經根。由于腰椎過伸神經根變短變粗,容易受壓而產生神經根或馬尾刺激癥狀。在背伸的同時,腰椎的黃韌帶也松弛形成皺襞增厚使椎間孔變小也壓迫或刺激馬尾及神經根引起刺激癥狀。上述臨床癥狀當腰椎前彎時,可因椎管后方的組織拉長椎管內容減小,脫出的間盤回縮等而減輕,也可于略蹲、稍坐或臥床休息而減輕。因此患腰椎管狹窄癥者,往往自覺癥狀較多,較重,而陽性體征則較少。因為患者于臥床檢查時其臨床體征或已緩解,或已消失之故。臨床常見的體征除腰部前屈時癥狀減輕,與腰椎背伸時腰腿痛癥狀加重外,還常有直腿抬高陽性或陰性,往往兩側相同,下肢知覺異常或減退。兩腿無力,膝跟腱反射不正常及括約肌無力,二便障礙等。
四、危害
腰椎管狹窄后引起神經根長期缺血,導致腿部肌肉萎縮,雙腿會出現逐漸加重的無力、麻木、疼痛的感覺,出現間歇性跛行,影響走路,給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五、治療
1.非手術療法
如臥床休息、牽引、按摩、理療及藥物治療等。同時應避免著涼與過勞,以促進神經刺激之癥狀恢復。①休息與功能鍛煉疼痛嚴重者,臥床休息,以緩解癥狀。癥狀緩解后應配戴腰圍下床活動,酌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以調節新陳代謝及鞏固療效。②推拿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軟組織損傷、椎間盤突出患者可選用,但應注意適應證的選擇與手法操作。③理療熱敷、超短波、低中音頻、特定電磁波、多功能頻譜、激光等,有改善局部血循環作用。④牽引慢性腰勞損、椎間盤突出患者,可采用骨盆水平牽引。⑤痛點及穴位封閉藥物可選用當歸、丹參注射液或2%普魯卡因2~4ml加入強的松龍25mg。5~7天一次,可連續3~4次。壓痛點明顯患者,治療效果好。⑥中西藥治療內服或外用中成藥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功效,如:云南白藥、三七片、跌打丸、虎骨膏、骨仙片、骨刺消痛液等。常用消炎止痛西藥有:消炎痛、吲哚啦新、布洛芬、芬必得等。有肌肉痙攣時還可服用舒筋靈片。
2.手術治療
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以全椎板截除,徹底減壓為主。所謂徹底減壓是指在截除椎板時不但要夠高夠寬,而且要解除椎體后部(椎管前部)和側隱窩的增生骨質,以便徹底解除馬尾及神經根的一切壓破。手術治療適應證:①有較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特別是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②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癥狀嚴重者。③多數混合性椎管狹窄癥。手術要求解除對硬脊膜及神經根的壓迫。操作包括椎板切除、肥厚黃韌帶切除、上關節突部份切除、神經根管擴大及神經粘連松解等。徹底減壓的標準是恢復硬脊膜搏動、神經根滑動范圍在1cm以上。對術前有椎間關節不穩定、雙側椎板及關節突要融合者。
六、腰椎管狹窄術后應該注意什么
腰椎管狹窄患者在做完外科手術之后,需要堅持臥床休息,但需要經常翻身,同時需要留意觀察雙下肢的感覺運動功能,可以用用鈍形針輕劃的方式來檢查有無知覺。另外,患者最好是適當做功能性鍛煉,還要在必要時及時使用地塞米松等藥物進行后續治療。
對于患有腰椎管狹窄的人群來說,一般都需要做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否則病情就會持續性發作。不過該手術對身體傷害比較大,在術后就需要注意做好護理,以便能夠盡快完全恢復。那么在腰椎管狹窄術后應該注意什么方面呢?
1、經常翻身
腰椎管狹窄患者在做完手術之后需要堅持臥床休息3-4周,而且每平臥2-3個小時,再改成側臥30分鐘左右。而在手術麻醉臥床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患者的骶尾部以及其它受壓部位皮膚,防止會出現褥瘡。另外,最好是在麻醉之后3-5小時就翻身一次,可以選擇滾筒式的翻身姿勢,動作一定要平穩,防止脊柱過度扭曲。
2、留意觀察運動功能
患者需要注意觀察雙下肢的感覺運動功能變化,尤其是在麻醉藥效小時之后,最好是用鈍形針輕劃病人的雙下肢以及足趾部位皮膚,看是否會有知覺或者痛覺。
3、適當做功能訓練
由于該病患者術后容易出現神經根粘連以及肌肉萎縮等不良癥狀,所以就需要適當做一些功能性鍛煉,一般可以從手術后第二天開始做直腿抬高練習。具體可以讓病人采取平臥位,膝關節盡可能保持伸直,然后下肢上舉反復性抬高即可。建議幅度要適當,最好是每天早中晚各練習3-5次。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選擇做簡單的擴胸運動,但要注意不能疲勞過度。
4、及時用藥
如果患者在術后出現感覺異常,就需要及時采用靜脈滴注的療法來治,病情嚴重時可以使用地塞米松和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這樣可以盡快消除產生的不良癥狀,并能促進身體快速恢復,防止后遺癥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