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光滑的血管由于年齡增長、飲食結構的不合理,在血管中形成斑塊,如果發生堵塞,會造成心梗、腦梗等……歲月會偷走健康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老師,幫我們解密了老年合理膳食與吃動平衡的關鍵。
“三減三健”預防疾病
保持身體健康需要五項達標:體重、血糖、血壓、血脂、血液黏稠度。只要這五項達標,即使患上慢性病,也可以長壽。
首先,要做到“三減三健”,即“減油、減鹽、減糖”,保持“健康的口腔、健康的體重、健康的骨骼”。
其次,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其中六條推薦可謂是健康生活的黃金法則: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食用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根據指南,每人每天攝入的食物應有12種,每周25種。乍聽起來似乎是個大工程,其實實現并不難。例如,早餐食用雜糧雜豆粥,推薦用電高壓鍋烹煮,不用浸泡。糖友最好保證豆類完整,煮制過爛的豆類會讓血糖升高變快。建議老年人食用燕麥。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提倡年輕人多吃粗糧,老年人應注意“粗細搭配、粗糧細做”。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吸收能力會下降,食用過多的粗糧雜糧,不易消化,進而影響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吸收。
為健康而吃素不必要
有些老年朋友覺得,吃素有利于健康。其實,這是個誤區,忽視了蛋白質的攝入。極端素食者不攝入肉類和蛋白類,對健康非常不利。
每人應做到每星期一斤魚蝦、一斤肉,每天一個雞蛋。要注意肉類多樣化,豬牛羊類的紅肉中含血紅素鐵,可預防貧血。素食者往往易貧血,而動物紅肉、肝臟能提供更易吸收的補充。建議每月食用一到兩次動物肝臟。禽類不建議食用雞皮、鴨皮等。多吃魚蝦類、海產品,預防老年癡呆。食用雞蛋時,避免丟失蛋黃,蛋黃中含較高的蛋白質、卵磷脂等,可以降低血脂,三高群體可以隔日食用一個雞蛋,健康老人可每日食用一個雞蛋。
“多動會吃”對抗衰老
“吃動平衡”的正確節奏就是鼓勵量出為入,多動會吃。
體重指數是可供參考的指標,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65歲以上的正常指標為20-27,稍高一點的體重指數有利于對抗疾病、防止衰老。
其實,老年人也有自己的膳食指南:少量多餐細軟,預防營養缺乏。主動足量飲水,積極戶外活動。延緩肌肉衰減,維持適宜活動。攝入充足食物,谷粒陪伴進餐。
此外,除了多活動,還要多曬太陽,多喝水,尤其是要養成定時定量喝水的習慣。
其次,應吃細軟食物,肉類可切成肉碎肉片,制成肉丸子,魚蝦制成魚片、魚羹等。水果可打碎食用。
另外,戒掉喝濃茶的習慣。不喜歡牛奶和豆制品的,可以選擇營養補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