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值此(5月15日)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來臨之際,本報特邀請營養專家撰文,指導老年朋友掌握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缺碘,碘缺乏會導致哪些疾病,出現哪些癥狀,應該如何補碘的科學知識。
??一、適量碘攝入有利長壽
??碘元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外號“智力元素”。正常成人體內含碘總量約為20~50毫克,其中70%~80%分布在甲狀腺組織內。碘在體內主要參與合成兩種主要甲狀腺激素(T3和T4),T3是人體能夠利用的最主要和最具活性的甲狀腺激素形式。硒在碘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它存在于一種酶中,該酶負責將儲存在甲狀腺內的甲狀腺球蛋白形成有活性的T3。甲狀腺素在人體內具有調節人體機體代謝,促進生長發育、腦發育等作用,甲狀腺還產生降鈣素,這是一種可以幫助調節血液中鈣含量的激素。碘主要從尿液中排泄。尿碘、血清甲狀腺素或促甲狀腺激素水平都是測量體內碘水平有用的生物學指標,可以用來評估人體是否缺碘。
??碘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長期過量攝入可導致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減退,還可誘發或促進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發生和發展。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推薦65歲以上老年人每日碘的平均攝入量為120微克。平均每日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為600微克。
??二、謹防碘缺乏引發疾病
??維護整個老齡化過程中甲狀腺激素功能的正常,似乎是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標志。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德國東部某個地區,研究人員對583名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患者進行超聲檢查發現,有48.8%的老年患有甲狀腺腫大,101名患者有甲狀腺結節,究其原因發現他們的飲食結構呈現持續的碘缺乏。
??2011年,山東省某中心醫院的研究人員對來健康體檢的750例老年男性進行碘營養與亞臨床甲狀腺疾病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老年健康男性每日攝入碘的量與甲狀腺疾病的指標(TSH、FT3、甲狀腺結節體積與結節數量)呈正相關性;碘攝入量適量組的老年男性與碘攝入過量組的老年男性相比,前者的FT3水平明顯高于后者,而TSH水平明顯低于后者。老年人的甲狀腺功能日漸衰退,在日常飲食中應根據自身情況及時對碘的攝入進行調整。當然也不必害怕甲狀腺功能異常而不吃富碘食物及加碘鹽,近年一項中老年人群與橋本甲狀腺炎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有部分碘缺乏患者缺碘是因為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在未檢測尿碘水平情況下自行盲目減少甚至忌食加碘鹽及含碘食物的攝入所致。在2016~2017年間,某三甲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與適量及足量的碘營養狀態相比,低碘營養狀態TSH、TPOAb、FT3及甲狀腺彩超異常增多,甲狀腺疾病患者數量明顯增加。
??綜上,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的關系可能呈“U”形曲線,碘缺乏與碘過量都會導致老年人的甲狀腺功能異常。因此,平衡膳食,合理搭配,科學使用碘鹽,確保老人平均每天膳食碘攝入在中國居民營養素推薦的攝入量120微克左右。
??老年人體內碘含量不足會引發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中碘含量不足,造成人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的總稱。碘缺乏會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主要的后果就是甲狀腺功能紊亂,包括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狀腺腫(單純性甲狀腺腫)。
??單純性甲狀腺腫就是大家熟知的“大脖子病”,最典型的癥狀是脖子粗大,嚴重者因甲狀腺腫大而壓迫到周圍器官,如氣道、食管和周圍神經等,會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受阻、吞咽障礙等不適癥狀。地方性克汀病則主要表現為老年人的神經系統受損傷,出現智力低下等癥狀,并且機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可能出現嗜睡,畏寒,少汗,反應遲鈍,寡言懶動,食欲減退而體重增加,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腹脹、便秘,聲音低沉,肌軟弱乏力(偶見重癥肌無力)等癥狀。
??除此之外,缺乏碘而引起的甲狀腺素缺乏可引發體內組織水鹽潴留,發生非凹陷性黏液性水腫,表現為面頰、眼瞼水腫,貧血,皮膚干燥粗糙、四肢易脫屑,嚴重者可出現體溫低于35℃,呼吸淺慢,心動過緩(有時可出現心包積液),血壓降低,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有研究表明,對小部分有潛在甲狀腺病理改變的人群,膳食中過量的碘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腫形成或甲狀腺功能亢進。
??三、選擇富碘類食物養生
??雖然上海屬于沿海地區,平時若能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結合科學使用碘鹽,碘的攝入量是能夠保證的,但老年人群的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多數老年人有牙齒脫落或對假牙不適應者,不一定能吃到足量的海產品等富碘食物,并且消化系統功能減退,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響。故對于某些營養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的推薦攝入量反而高于年輕人。有研究表明,足量的碘攝入對老年人維持正常甲狀腺功能非常重要。《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表》中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每日碘的推薦攝入量為120微克。人體主動攝取的碘絕大多數來自食物,應占每日碘攝入量的80%~90%,少部分來自飲水和含碘食鹽。而食物中碘含量的高低取決于地區土質背景含量。
??自然界中的碘主要來自海洋,碘通過空氣與雨水的移動從海洋進入內陸的土壤,另外,地殼中也含有碘元素,其通過地下水來到地面。遠離海洋的內陸山區或不易被海風吹到的地區食物碘含量比較低。故海產品的碘含量豐富,如海帶、裙帶菜、紫菜、干貝、海參、海蜇等(附表)。有學者認為,海帶和裙帶菜能夠富集海水中的碘高達2萬倍。除海產品外,一般食物含碘量不高,每千克食物平均含碘量分別為:谷物47微克、蔬菜29微克、肉類50微克、雞蛋93微克、豆類30微克、水果18微克。對于上海地區的居民而言,按照比較理想的膳食標準,即每天吃到一只雞蛋一杯奶,二三兩畜禽肉或魚蝦類,一斤蔬菜(包含菌藻類),再加上2升飲用水,一般即可達到每日碘元素的推薦攝入量。
??日常食物中還存在一類致甲狀腺腫物,能阻止甲狀腺細胞從血液吸收碘而致甲狀腺腫。這些致甲狀腺腫的食物包括大白菜、蘿卜、油菜籽、花生、木薯、紅薯、昆布和黃豆。加熱或烹調能使致甲狀腺腫物失活。所以,對有甲狀腺腫的老人在選擇以上食物食用時,加熱烹調后就可以放心食用了,無須禁食這些食物。
??四、科學食碘鹽遠離甲亢
??碘缺乏和碘過量都可導致老年人甲狀腺疾病發病的增多。有學者認為,對于某些長期生活在高碘地區(注意高碘地區并不是沿海地區)的人群,患有甲亢并且T3、T4指標明顯增高的患者,以及某些需要進行同位素碘治療或檢查的患者應該進行無碘或低碘飲食,其余健康人群和雖患有甲亢但已得到控制,T3、T4指標已經恢復正常的患者還是可以正常攝入加碘鹽的。故上海地區的老年人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食用加碘鹽。衛生部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碘含量》中指出,每公斤食用鹽碘的含量必須在20~50毫克,也就是說,每克食鹽中含有20~50微克。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要求,成人每人每天食鹽量不超過5克,老人在選擇含碘鹽時要學會看標簽,計算5克碘鹽的含碘量;同時重要的是限制高鹽飲食,因為高鹽飲食不僅會增加骨質疏松、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還會損害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建議老人在烹調菜肴時用2克的鹽勺或其它小勺子(如平時喝酸奶的小勺子)控制放入的鹽量;在菜品快出鍋時放鹽,可以在達到同樣咸度的情況下減少鹽量。另外,購買加碘鹽也需要到正規的超市、商店購買,千萬不要隨意購買流動攤販的私鹽(因不知道里面有哪些成分)。加碘鹽開封后最好放在避光的密閉罐子里存放。
??科學補碘六要素
??1.首先要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和是否有甲狀腺相關疾病及疾病所處的階段,定期監測機體碘水平的生物學指標;
??2.熟悉日常常吃的食物的碘含量,哪些是富含碘,哪些是貧碘的;
??3.選購碘鹽要學會看營養標簽,了解碘鹽的碘含量;每天鹽攝入不超過5克;
??4.若平時吃膳食補充劑,要學會看標簽,了解營養補充劑中碘含量;
??5.特殊情況下,咨詢營養師,評估一下日常飲食的碘攝入量,同時獲取一份適合自己碘需求的推薦食譜;
??6.定期隨訪醫師和營養師,根據甲狀腺相關疾病進展和機體碘相關指標適時調整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