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程中有疑問請掃描上面二維碼加課程助理微信(或復制微信號binbin180212 ),會拉大家進課程微信群,探討交流、答疑解惑。
綜述:納甲占法(一)
引言:
1、《漢書》 :京房區區,不量淺深,危言刺譏,構怨強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
2、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文稿:
講納甲占法一定要先講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納甲占法的鼻祖京房,北京的“京”,房子的“房”。京房在易學上的師父是誰呢?就是我們上一講講到的《焦氏易林》的作者焦贛。
在《漢書》的卷七十五,有一篇兩千多字的“京房傳”,第一段當中有關于焦贛的簡單介紹,不過區區一百字左右。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焦贛因為是京房的師父,才有幸名列《漢書》;說明在當時,京房的名聲、影響,要比他的師父焦贛大的多。但焦贛卻只用了一句話,就概括了京房一生的命運,他說:“學吾道而亡其身者,必京生也。”意思就是,學了我的本事,又最終因此丟掉性命的,一定是這個京房。
我經常會想到焦贛說京房的這一句話,一方面,我能夠體會到焦贛作為一個為人師者,當自己教出一個極為出色卻又野心勃勃的弟子的時候,他的那種擔憂后悔無奈矛盾復雜的心情;另一方面,我覺得焦贛多少要為京房的不得好死負一點責任,用我們今天的話說,你早干嘛去了?你在把他教成一個學霸的同時,為什么不注重思想行為方面的教育?
當然了,京房的不得好死,主要責任在他自己。
京房是在漢元帝的時候做了官,因為多次上奏,預言叛亂、日食等等天災人禍,并且屢屢言中,得到了漢元帝的賞識。這本來是件好事,但京房不是想著好好發揮自己的專長,用易學為國家服務,而是按捺不住想得到皇上的專寵,于是,他不但在皇上的跟前大講別人是奸臣,還提出了一個對百官進行績效考核的辦法,叫“考功課吏法”,他想通過這個“考功課吏法”,來掌握朝廷的人事權,來排除異己,安插自己的親信,這理所當然地遭到當時主持朝政的權臣和百官的反對。于是,他很快陷入孤立,因為除了得到一個優柔寡斷的皇上的賞識之外,他沒有任何背景和實力,接著,他被調離京城,遠離皇上,到地方上當了一個太守,不到一個月,又被扣上一個罪名,押回京城處斬,死的時候才41歲。
在《漢書》“京房傳”的后面有一篇贊,“贊”在這里的意思是評論,其中最后幾句說:“京房區區,不量淺深,危言刺譏,構怨強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意思是說,你京房區區一個小人物,竟然忘乎所以,也不量一量朝廷這一潭水是深是淺,就在皇上跟前危言聳聽,把矛頭直接指向權臣、強臣,跟他們結怨作對,而且還不知道保密,結果很快就獲罪喪生,真是可悲!
京房的確很可悲,可悲在他學了《易》,卻完全不懂或者說完全不理會《易》當中蘊含的為人處事、當官從政的各種道理,各種智慧和謀略。這么說吧,如果說《易》里面有兩科,就像中小學的語文、數學那樣的兩科,第一科是各種道理,各種智慧和謀略,第二科是卜筮、占卦,那京房就是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第一科他的成績是0分,第二科他的成績是100分。他是因為第二科的100分而得到皇上的賞識,又因為第一科的0分而丟了性命。
但是,話又要說回來,如果京房不是這樣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我們不可能見識到鬼斧神工的納甲占法;我們也不可能從他的結局中認識到《易》當中蘊含的為人處事、當官從政的各種道理,各種智慧和謀略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說,京房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講,都是我們學《易》的人最好的老師。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吧?很多人望文生義,把這句話理解為那邊有三個人在走,其中肯定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這是完全錯誤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與兩個人同行,我因為與他們同行所以特別了解他們,他們兩個人一個是善的化身,一個是不善的化身,善的化身可以當我的老師,因為我可以跟他學習善;不善的化身也可以當我的老師,因為我可以從他的身上看到不善的惡果,從而避免重蹈他的覆轍。對于我們學《易》的人來說,京房集善與不善于一身,我們只要與他一個人同行,就可以擁有兩位老師。
講到這里,有一點要說明一下,雖然我們說“京房集善與不善于一身”,但他的“不善”只是害己,最終并沒有害人,而他的“善”,卻為我們留下了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可惜的是,京房的十幾部易學著作,今天我們只能看到其中的的一部,那就是《京氏易傳》,而其他諸如《周易章句》、《周易錯卦》、《周易占事》、《周易守林》、《周易混沌》、《易傳積算法雜占條例》等等等等,全部失傳。
講完了納甲占法的鼻祖京房,我們再回過頭來講納甲占法;
在前面第四講,講《易》是一架極為精致的多變的模型的時候,我說過這么兩句話:
一是說“本卦和之卦這兩個卦放在一起,就是一架極為精致的模型,它模擬的,就是我們要占問的這一件事情,以及這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
二是說“本卦和之卦當中,一定會有一個爻代表我們要占問的這一件事情,而其他的爻,有的代表我們自己,有的代表對方,有的代表對這一件事情有利的因素,有的代表對這一件事情不利的因素,等等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本卦和之卦這一架模型一旦搭建起來,我們要占問的這一件事情的全部真相,包括它的吉的或者兇的結果發生的時間,都會在模型上顯現出來”;
其實,上面這兩句話,正是基于納甲占法說的,或者說,正是因為有了納甲占法,才敢說上面這兩句話。只有在納甲占法里面,本卦和之卦這兩個卦放在一起,才能構成一架極為精致的模型,才能模擬我們要占問的這一件事情,才能顯現這一件事情的全部真相,以及它的吉的或者兇的結果發生的時間。
那么,納甲占法是怎么傳下來的呢?
納甲占法的流傳歷史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它就像是一場兩千多年的接力,第一棒當然是京房和他的《京氏易傳》,第二棒和第一棒之間隔了差不多一千年,第二棒是誰呢?是五代到北宋時候的一代相神麻衣道人和他的《火珠林》,我們在第五講講“古太極圖”的時候,提到過北宋的陳摶老祖,這個麻衣道人就是陳摶老祖的師父,因為有他的《火珠林》這部書,納甲占法又叫作“火珠林法”。
再下來,到了明清兩代,接棒研究、運用、傳承納甲占法的人就太多了,我把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大家和他的大作講一講,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來看:
先說明代:
有劉伯溫和他的《黃金策》
有姚際隆和他的《卜筮全書》
有一個冒名鬼谷子的人和他的《斷易天機》
有張世寶和他的《易林補遺》
再說清代:
有曹九錫和他的《易隱》
有王洪緒和他的《卜筮正宗》
有程良玉和他的《易冒》
有余興國和他的《斷易大全》
有野鶴老人和他的《增刪卜易》
還有幾部書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年代,但一直在江湖上流傳,有《闡奧歌章》、《洞林秘訣》、《卜筮元龜》等等。
總之,在二千多年里面,尤其在北宋以后的一千多年里面,納甲占法有無數的經手人,每一個人都有一些自己的見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京房和他的“京氏易”。
京房和他的“京氏易”把六十四卦分為八宮。請大家看八宮六十四卦表,這張表可以說是納甲占法的基礎,現在我來講一講它的要點:
第一個要點:所謂的“八宮”,就是乾宮、震宮、坎宮、艮宮,以及坤宮、巽宮、離宮、兌宮;
第二個要點:八宮的每一宮都有個一宮之主,乾宮的一宮之主就是乾卦,震宮的一宮之主就是震卦,坤宮的一宮之主就是坤卦,巽宮的一宮之主就是巽卦,等等等等;一宮之主也叫首卦,或者叫本宮卦、上世卦;
第三個要點:八宮的每一宮除了一宮之主以外,也就是除了首卦,或者叫本宮卦、上世卦以外,還有七個卦;這七個卦分別叫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游魂卦和歸魂卦,這該怎么理解呢?
我們以乾宮為例,來加以說明;
大家看乾宮:
乾卦是一宮之主,也就是首卦,或者叫本宮卦、上世卦;
乾卦的初爻變,變成了天風姤,這個天風姤就是乾宮的一世卦;
乾卦的初爻和二爻變,變成了天山遁,這個天山遁就是乾宮的二世卦;
乾卦的初爻、二爻和三爻變,變成了天地否,這個天地否就是乾宮的三世卦;
乾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和四爻變,變成了風地觀,這個風地觀就是乾宮的四世卦;
乾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四爻和五爻變,變成了山地剝,這個山地剝就是乾宮的五世卦;
變到這里,如果再往上變,如果上爻再變,那就變到頭了,所以不能往上變,要往回變,要從五爻“游蕩”回四爻,讓山地剝的四爻變,變成了火地晉,這個火地晉就是乾宮的游魂卦;
最后,火地晉的下卦三爻全部由陰爻“回歸”陽爻,變成了火天大有,這個火天大有就是乾宮的歸魂卦;
乾宮是這么變的,其他七宮也都是這么變的。
講到這里,大家一定會問,為什么要這么變呢?為什么乾宮里面就該有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這七個卦呢?說實話,我從來沒有去琢磨過這個問題,對這種問題,我的態度就是一句話:“知其然可矣,不必知其所以然”,因為我們的目標在前方,在納甲占法的運用,而不在這里。
第四個要點:乾宮八個卦的五行都屬金,震宮八個卦的五行都屬木,坎宮八個卦的五行都屬水,艮宮八個卦的五行都屬土,等等等等;這一點,大家只要再看一看八卦五行對應圖就明白了。
八卦五行對應圖,我們在第二十五講的時候就見過,請大家記住,作為三爻卦的乾卦五行屬金,作為六爻卦的乾卦五行也屬金,而且乾宮其他七個卦的五行也都屬金;同樣的道理,作為三爻卦的坤卦五行屬土,作為六爻卦的坤卦五行也屬土,而且坤宮其他七個卦的五行也都屬土;乾卦、坤卦是這樣,其他卦也是這樣。
第五個要點:八宮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世爻與應爻;
所有的上世卦,它們的世爻都是上爻,應爻都是三爻;
所有的一世卦,它們的世爻都是初爻,應爻都是四爻;
所有的二世卦,它們的世爻都是二爻,應爻都是五爻;
所有的三世卦,它們的世爻都是三爻,應爻都是上爻;
所有的四世卦,它們的世爻都是四爻,應爻都是初爻;
所有的五世卦,它們的世爻都是五爻,應爻都是二爻;
所有的游魂卦,它們的世爻都是四爻,應爻都是初爻;
所有的歸魂卦,它們的世爻都是三爻,應爻都是上爻;
大家注意到沒有,世爻如果在上卦,應爻一定在下卦,反過來,世爻如果在下卦,應爻一定在上卦,而且它們在上下卦里面的位置一定是一樣的,要么同為上爻,要么同為中爻,要么同為下爻;還有其他一些規律,大家自己去找一找,就算是課后作業吧。
那么,世爻、應爻是干什么用的呢?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