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是消除亞健康的瑰寶
文前小調查
一、你經常打哈欠嗎?二、你會失眠嗎?三、你喜歡把腿放在高處嗎?四、你禮拜天的晚上會有上班恐懼癥嗎?五、不愿意跟上級或熟人見面。六、早晨能睡多晚就睡多晚。七、經常坐著發愣發呆。八、怎么也想不起朋友的名字了。九、身體突然下降或上升。十、不是很渴就想不到去喝水。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所謂“未病”、“未亂”就是疾病的征兆,是質變為疾病的量變過程,也就是現在大眾口中的亞健康。
在傳統醫學中,有小調查中情況的都不算是亞健康了,說明你已經出現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說明你的身體,你的體格,你的情志,還有你的精神,包括你的人際關系等方面出現了問題,西方社會把這作為亞健康。如:你不愿意跟別人接觸,就認為你跟別人接觸已經出問題了,這時候就應該提醒注意。
亞健康究竟是什么?一直以來,在大眾概念里面是非常籠統的,甚至是不重視的,今天為大家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一、什么是亞健康?亞健康是危害人體生命的禍首!
亞健康在西醫中是指免疫力低下,在儀器檢查結果中出現某項指標超標。在中醫內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感到不適、輕微疼痛、煩躁難安等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人的健康規定為:人的健康指標不僅是生理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如果兩者有有一項不健康就認定為亞健康人群。
根據調查發現,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尤其是女性占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因為面臨高考升學、商務應酬、企業經營、人際交往、職位競爭等社會活動,長期處于緊張的環境或壓力中,如果不能科學地自我調適和自我保護,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是危害人體生命的禍首?其一,生理不健康。常患不同的小病,或日常疲憊,就會影響工作,影響心情,影響家庭,種種影響又回歸到個人的情緒失控的惡循環,從而引起臟腑器官不同程度的損傷,難經中說“心病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傳腎,腎傳心,一臟不再傷,故言七傳者死也。”雖然人們都認為自己是亞健康人群,究其何因?沒人能明。例如:人體免疫力低下,中醫稱長期氣滯血瘀,西醫檢查各項指標正常,但人總有不適的感覺。如果不進行調理,就會導致惡疾,如果形成腫瘤,再進行切割法的破壞性治療,有史以來得出兩個結果:一是一命嗚呼;二是服藥終身、帶病延年,不利于社會,有害家庭。其二,心理不健康同是危害生命的禍首。當一個人整天生活在自我矛盾中,什么事和人都看不慣,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或整天消沉,愁眉苦臉。中醫理論對人劃分為七情六欲。七情為:喜、憂、思、悲、恐、驚。與人體五臟有著密切的維系。《內經》有“怒傷肝、悲勝喜”,“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悲”等理論。此觀點被歷代醫家應用于養生學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患者,他們的性格煩躁易怒。因此,心理不健康同樣危害生命。
二、
人們應該記得歷史,清末時期,外國人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由于這四個字,導致我國累遭外國入侵,使我國處于亡國的境況。這一慘痛歷史仍然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記載。由此,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為了人民的健康,做了“中醫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的指示,其后歷代的領導人都對中醫的發展作了重要的批示。
從目前我國人民健康素質來看,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膽結石、前列腺等疾病占國家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更為威脅到社會的精神病人是逐年增長,給國家、社會、家庭造成難以承受的負擔。
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曾說:“體育為大眾”。民眾更廣泛地參與體育活動,不僅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和內涵,還是衡量一個國家體育事業是否興旺發達的標準。在北京奧運會后,民眾已經逐漸意識到奧運會不僅僅是幾百名運動員的奧運會,而是“全民的奧運會”,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舞臺,每個人都是自己舞臺上的英雄!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促進和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質,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的 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這足以證明,人民的生理健康素質,國家還是足夠重視的。由此,國家更應該把健康教育納入發展大綱,充分發揮中醫藥科普專家的作用,提供更多更普及的舞臺給這些專家深入到基層進行科普活動,讓人們明白如何防病治病,懂得未病先治的中醫理論,提高自身健康的素質,關注健康珍惜生命。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也是國富民強的根本。
三、
祖國傳統醫學總結了“天人合一”的理論。一切以和諧為總綱。“萬法歸宗,回歸自然”。人體的健康是人與自然、社會相互協調,以及自身陰陽動態平衡的結果,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學認為,如果陰陽失衡即可產生亞健康狀態乃至疾病,因此,凡是能夠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措施,都可以作為治療亞健康的手段,比如:方藥、針灸、按摩、刮痧、藥浴等等,都是中醫干預亞健康的重要方法。
1、藥食同源
中醫學有“藥食同源”的悠久傳統,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蔬菜瓜果均具有四氣五味,既可食用,又可治病。比如:認為粥能“暢胃氣,生津液”。飲酒能“和血行氣,壯神御寒”等等。《素問·藏氣法時論篇》:“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強調食物對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選擇合適的食療,能達到強身健體、調理亞健康的目的。
總之,亞健康是中西醫學面臨的重要課題,中醫藥在調治亞健康方面,具有其他醫學體系所不可替代的優勢,相信中醫藥也會為人們的健康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弘揚祖國傳統醫學是促進人民健康的必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