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樂小語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本文是純干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說兩種汗出異常的情況,自汗和盜汗。
什么是自汗呢?一般是指在比較安靜、清醒的狀態下,不因運動、天熱、穿衣過多、飲用熱水、吃飯、服用發散藥物等原因而自然出汗。
而盜汗是指人在入睡(包括午睡)以后,非正常出汗,汗多汗少都有,但是醒來之后,就不出汗了,類似“偷偷的出汗”,因此被稱之為盜汗。
自汗和盜汗,它們的原因是大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自汗的主要原因是氣虛、陽虛所導致的陰陽失調、腠理不固;
而盜汗一般是陰虛、陽亢、內熱等因素,導致衛陽入里,不能固表。
一般來說,自汗和盜汗的治法不一樣,方藥也可能大不一樣。
那么,有沒有那么一個奇效良方,既能止自汗,又能止盜汗?
對于這種雙向調節的中藥其實是有的,在古今良方中,牡蠣散就是這么一個奇妙的方子。
牡蠣散既能益氣固表,又能斂陰潛陽,故能用治表虛自汗及盜汗之癥。
本方的藥物組成是:黃芪、麻黃根、牡蠣各一兩(30克)。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9克),水一盞半,小麥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
以上的用法是指煮散劑,若作湯劑煎服,則各藥劑量可減半,小麥可用30克,煅牡蠣須先煎。
方中煅牡蠣咸澀微寒,斂陰潛陽,固澀止汗,為君藥。
黃芪味甘微溫,益氣實衛,固表止汗,為臣藥。
君臣相配,是為益氣固表、斂陰潛陽的常用組合。
麻黃根甘平,功專收斂止汗,為佐藥。
浮小麥甘涼,專入心經,養氣陰,退虛熱,為佐使藥。
合而成方,補斂并用,兼潛心陽,共奏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可使氣陰得復,汗出自止。
臨床運用中,也需要隨癥加減:
比如畏寒肢冷,可以加附子,增強溫陽的能力;
氣虛較甚,可加人參、白術等中藥,增強益氣實表的能力;
而如果是自汗較多,可以加重黃芪的用量,并配伍白術,增強固表的能力;
如果是盜汗較重的話,可以加穞豆衣、糯稻根等中藥,增強止汗的能力。
總體來說,牡蠣散對于止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除了陰虛火旺所致的盜汗和陽虛欲脫所致的大汗淋漓不適合之外。
無論是自汗盜汗以及其他各種出汗,但凡方藥對證,可謂是“止汗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