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眾健康》報道,老人年齡大了,難免會有個三病兩痛,也難免要上醫院和醫生打交道。究竟如何看病才最科學合理?很多老年人并不清楚,甚至有許多錯誤做法延誤治療,以下就是幾個最常見的看病誤區:
錯誤1:掛錯號
老人到醫院看病,掛哪科的號,有時候會犯嘀咕。例如,腰痛是中老年人經常有的毛病,到了醫院是應該掛骨科的號還是腎內科的號,往往拿不準。
貼心指導:
在醫院門診的一樓大廳,一般都設有導醫臺或分診護士臺,在墻壁上也會掛有各科室介紹欄,在掛號之前可先了解清楚。如果萬一掛錯了號,醫生接診后根據病情也會建議應轉診的科室。
錯誤2:依賴和濫用保健品
現在保健品的廣告鋪天蓋地,老年人退休后接觸這類廣告的機會更多、頻率更高,看得多了難免受影響。一方面,老年人擔心自己生病,另一方面也怕到醫院被診斷出病來。所以,就想多吃些保健品,卻不遵醫囑,一味依賴和濫用保健藥品。
貼心指導:
保健品只能對疾病治療起輔助作用,況且有的保健品只是“食”字號。而有些老人明明患有某方面的疾病,卻只信賴廣告力度強大的保健品。專家表示,濫用保健品危害很大,保健品還是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錯誤3:療效好壞全在醫生
一些老人認為,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到醫院看過醫生,剩下的就是醫生的事了,病好病壞,全在醫生。病好了,那是醫生醫術高超,病要是沒好,換個醫生繼續治療。
貼心指導:
看病是醫生和患者共同參與的一件事情,醫生指導患者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患者應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特別是門診病人,患者在自己疾病的診治中往往占主導地位。因為治療措施的落實,藥物有沒有按時按量吃,全憑患者自己掌握。
中醫說疾病“三分治,七分養”,患病老人應以良好的心態執行醫生的囑咐,科學合理地調護自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康復的目的。
錯誤4:疑病傾向
有些中老年朋友有疑病傾向,習慣經常看醫生,這類人約占內科門診病人的10%。他們總覺得自己患有某種嚴重疾病,經常看病,并向醫生說自己想象中的不舒服癥狀,但經醫生檢查,又沒有器質性病變。因此,他們往往對檢查結果不滿意,輾轉于數家醫院甚至遠赴外地找權威專家就醫,往往無功而返。
貼心指導:
其實,現在很多醫院都開設了心理科,這類中老年“病人”不妨去看心理醫生,適當的心理疏導是有效的。
錯誤5:開方治病,藥貴則靈
有一些中老年人,千方百計要求醫生多用“好藥”、“貴藥”、“新藥”,即使普通的常見病,也要求吃高價進口藥,用高級抗生素。有的老人更是一種藥還沒用完一個療程,見效果不明顯,就要求醫生另換新藥。
貼心指導:
經濟狀況比較好,對健康程度又非常在意的老人,在選擇藥品時往往會認為價格高的藥品效果會更好,其實這是誤區。藥品應根據病情選擇,辨證論治;應盡可能擴大治療的作用,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不是以金錢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