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失聯,請您長按二維碼
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加關注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有點特殊,怎么特殊呢?
這三位經濟學家都是圍繞全球貧困的展開了研究,并作出了貢獻,才獲此殊榮。
脫貧,是現在全世界都關注的話題,而我們國家,也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8年至2018年,40年間,我國有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不愧是我的國,小貓心里忍不住打call!
今天,小貓帶各位來看看,這幾位經濟學家研究貧窮,研究出了什么,才能得到如此高的殊榮。
1
獲獎者中的巴納吉和杜芙若夫婦曾經寫過一本名為《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么擺脫不了貧窮》的書。
主要內容說的是什么呢?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第一,避險手段太落后,第二,他們只顧眼前,不做任何長遠規劃,第三,因為認知水平的局限,他們對不懂的東西有太多偏見。
其實我們和窮人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他們犯的錯誤,我們也在犯。
其中,書里講到,有一個慈善醫療團隊,他們對村民們承諾,如果接種免費疫苗,就可以得到2磅豆子和一套餐具,結果我們也能猜得到,疫苗接種率增長了7倍。
雖然很多人批評這種做法只是為了粗暴地完成任務,而不是讓窮人理解疫苗的作用。
但作者覺得:幫助窮人一定要用窮人的認知資源,利用他們追求“即時回報”的思維習慣,同時讓窮人之間產生口碑傳播效應。
當然,反過來說,窮人之所以窮,還是因為他們無法跳出自己的處境,他們的理性還停留在窮人的認知資源和認知習慣中。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認知資源都是為了適應現狀而產生,我們的認知習慣又反過來禁錮了我們的思維模式。
我們平時看問題也很片面,只是從當下處境去想問題,也不肯接受一些新事物,哪怕是被驗證對我們有利的。
所以,我們知道了窮人為什么窮,也等于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我們為什么平庸。
2
那么,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呢?讓窮人們擺脫貧困,實現階層躍遷,從貧困到中產呢?巴納吉和杜芙若夫婦給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
比如個體戶創業是一條路。但是書中也提到,極端貧困人口是很難獲得一筆創業所需要的本金。更實際的做法往往是進入政府部門工作。
相對而言,政府機構的工作機會都非常穩定,這會讓窮人有機會進行長期投資,并且拓寬自己的思維,進而實現家庭從貧困階級到中產階級的躍升。
為什么不能靠理財呢?因為窮人往往需要借小貸、短期貸款,然后付出極高的利息。
而且窮人往往擁有更高的金融風險——他們往往收入不穩定,又無法從銀行獲得周轉的資金,所以更加依賴于這些高息小額貸款。而這些小額貸款讓他們更加無法擁有儲蓄來抵抗風險。
那么對于我們普通人呢?
黃維老師總跟我們強調:小錢靠存,中錢靠理,大錢靠賺。所以說要想跨越階層,賺錢能力還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要想讓我們的資產不貶值甚至增值,理財就是我們的最好選擇了。
相對于窮人,我們已經存有一定的資產,而且我們的收入也相對穩定,沒有大的金融風險,只要我們學習了相關的理財知識。
通過理財投資,就可以讓我們的資產得到進一步的增值,雖說跨越階級的可能性較小,但是跑贏通貨膨脹,讓生活越來越好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來源:一勺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