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何人,什么身份,出于何種目的,造假總是令人不齒的,因為它顛倒黑白有違學術精神!
曾有人說,自1921年胡適創立新紅學的這一百年來,為了配合曹學,很多《紅樓夢》物件實際上都是偽造的。
現在筆者就將那些和《紅樓夢》有關,曾引發爭議、涉嫌造假的事件整理了一下,編成此文。是真是假還有待你的判斷。
曹雪芹佚詩造假案
周汝昌偽造《八聲甘州——薊門登眺憑吊曹雪芹》(見周汝昌《紅樓夢新證》)。全詞如下:
盡長空萬里見神州,關河莽微曛。指盤房靉藹,巫閭緲漠,寒木疏勻。去住歸鴉萬點,飐飐是山村。殘石欺秋草,不表孤墳。
回首紅蕖鋪海,傍清溪老柳,橋跡都湮。認誰家前邸,碧瓦尚連云。奮筆椽,黃車閱世;枉爾曹,牛鬼謗遺文。高風起,散余霞處,灑酒酬君。
香港的《七十年代》月刊1979年第六期上披載梅節的《曹雪芹佚詩的真偽問題》,文章指出該佚詩是假的,并說這是一個“騙案”。
《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三期,沈治鈞在《日望西山餐暮霞——曹雪芹在西山詩詞八首箋議》文章中,再次揭露周汝昌涉嫌偽造曹雪芹佚詩。
曹雪芹墓石造假案
1992年7月16日,馮其庸寫了篇《曹雪芹墓石目見記》的文章發表在《文匯報》上,披露了在北京市通縣張家灣發現曹雪芹墓石的消息。
說是1968年秋張家灣村四隊村民李景柱在平整土地時,挖出“曹雪芹”墓石。這塊墓石正面刻“曹公諱霑墓”五字,左下端有殘缺的“壬午”二字。
顯然這“壬午”兩字,出自《紅樓夢》第一回脂批“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而且“曹霑”二字又完全符合曹學“曹雪芹名霑”的觀點。看樣子這塊曹雪芹墓石是真的了。
但是卻引起巨大爭議。當年甚至在《北京日報》同一個版面出現了并開兩篇文章的壯觀景象,一篇是《石碑不會是偽造的》,另一篇則是《石碑可能是偽造的》,足見當時爭論之激烈!
由于曹雪芹逝世這一天剛好是除夕,第二天就是癸未年了。所以反對者認為碑石所刻的應該是立碑時間而非死者時間,不是“壬午”年,而應該是“癸未”年。并且,這個時間的標示方式也是有問題的,正常的標示應為“乾隆某年某月”,可知此墓石系偽造贗品。
現在研究也表明,曹家的檔案家譜中并沒有曹雪芹這個人。由于《紅樓夢》所講的事染指清廷,非常敏感,所以作者在開篇已經刻意強調“真事隱,假語存”,書中所有人名都是假名,作者反倒把自己的真名放在上面,有違常識。
所以“曹雪芹”僅僅是一個化名而已,他根本就不姓曹,而是姓愛新覺羅。那么,這塊曹雪芹墓石就造假無疑了!
現在,這塊“曹雪芹墓石”就放在通州博物館。等你鑒定。
《春柳堂詩稿》造假案
《春柳堂詩稿·題芹溪居士》小序上書:“姓曹,名霑,字夢阮,號芹溪居士,其人工詩善畫。”由此,有人判斷為造假。道理同上。“曹雪芹”僅是一個化名而已,他根本就不姓曹。張宜泉居然說他姓曹,與事實不符。
《四松堂集付刻底本》造假案
是因對照原本《四松堂集》之后,人們發現《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加進來一條不屬于本書的箋注:“雪芹曾隨其先祖寅赴織造之任”。由于出版方未對此進行說明,那么便被大家視為是為了配合曹學而蓄意造假。
并且疑點還不止這些。像《挽曹雪芹(甲申)》等這樣的詩稿被蓄意刪掉,顯然是因它違背《紅樓夢》脂批“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人們不禁要問:“付印底本中為什么有一部分詩稿被刪?難道是為了配合曹學而削足適履?”
所有這些疑問,等待你去破解。
癸酉本造假案
癸酉本是現代人偽造的續本,為了銷量,造假者打著“反清悼明”民族大義的旗號編了一個故事。甚至還有人造謠蘇州動物園挖出癸酉本,令人不齒。
由于造假者并不知道《紅樓夢》的暗線,不知道《紅樓夢》的背面寫了些什么,才會如此膽大妄為,按脂批明面上的提示,編了一個天大的謊言,欺騙一些懵懵懂懂的紅樓夢迷。
實際上,大觀園是清朝的皇家御園——圓明園。據《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十《圓明園一》記載,可知“大觀”之名出自乾隆帝對圓明園的御題。也就是說“大觀園”之名實際上是圓明園的別稱!而圓明園始建于1707年,是康熙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園子。
另外,《紅樓夢》上面的賈璜、賈璉、賈琮等人的名字出自乾隆皇帝兒子的名字。足以證明《紅樓夢》寫于1746年之后。
更驚人的是,晚清的孫渠甫在《石頭記微言》上說:“在書底言:上,寶玉為寶玉,是天子;下,寶玉即寶玉,傳國之璽。”今天筆者已經破解,不僅僅賈寶玉是乾隆二十五璽的化身,就連林黛玉等人也是乾隆二十五璽的化身。
而乾隆帝是在1746年才欽定乾隆二十五璽的,所以《紅樓夢》寫于1746年之后鐵證如山,它和早在1672年就死了的吳梅村沒有任何關系。
如今這個謊言已經被揭穿,2018年當事人何莉莉承認造假。不過今天一些人還在瘋狂炒作,欺騙新手。
靖本造假案
靖本真偽一直爭論不休。據稱,1959年毛國瑤在南京浦口區靖應鹍家中發現了《靖本》,并錄下150條有正本所無的批語。今天我們比對批語,就會發現靖藏本的批注與其他版本的脂批在文字內容上差不多,像是洗稿后的產物,幾乎沒有與眾不同、特別有價值的脂批。
由于靖本在七十年代突然消失,見不到實物,一些人開始掀起了對靖本的打假。就有人認為靖批抄襲1954年俞平伯的《脂硯齋紅樓夢輯評》。比如說俞平伯因失誤抄成的批語:“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襲平。”靖本竟也寫作:“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龍平。”等等。
紅學史上的是是非非,真是一言難盡了。但是可以預見,隨著研究的深入,今后更多的造假事件將會一件一件地被揭開,造假者終將被世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