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證監會2月1日宣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主要制度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對于全面注冊制推行,粵開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認為,一方面要基于國家宏觀背景與資本市場發展動態,逐步推行并適時調整全面注冊制實施步伐,另一方面要通過健全監管法律體系,保障全面注冊制順利推行,對此他提出四方面建議。
一是注重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注冊制最核心的內容在于信息披露,以形式審核為主,這對信息披露質量與投資者投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美國、日本等資本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情況,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中散戶占比較大,而注冊制的實施對投資者的判斷力、風險承受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國推行注冊制時要特別注重投資者保護,這就要求在信息披露要求上采取更加謹慎的原則。此外,對于投資者保護,除了加強信息披露外,還可以參照美國及日本的做法,通過行政保護與司法救濟雙管齊下,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
二是進一步優化退市制度,實現市場“有進有出”良性循環。隨著我國全面實施推行注冊制的戰略部署,當前退市制度應進一步完善,實現全市場“有進有出”的良性循環。參考美股、港股的退市制度經驗,一方面,全面注冊制背景下,由證監會制定統一的強制性標準,其監督各個交易所將退市原則具體細化,并督促堅決執行;另一方面,退市標準除了財務性指標外,股票流動性、公眾持股量、公眾持股市值等交易性指標也應納入考量范圍。
三是強化中介機構專業職能,發揮好注冊制“守門人”作用。在我國推行注冊制的過程中,保薦券商等中介機構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投研和定價專業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核準制下保證發行人上市的“可批性”轉變為注冊制下保證發行人的“可投性”,由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推行,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監管需不斷加強,對作為注冊制“守門人”的保薦機構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可參考港股經驗,在進一步完善承銷保薦制度、強化保薦人責任的同時,堅定落實保薦人連帶法律責任。通過科創板和創業板的經驗可知,中介機構持續督導作用效果良好,未來全面推行注冊制可進一步強化該職能。
四是嚴格執行法律懲戒,進一步加強證券發行監管。海外注冊制市場均執行嚴苛的監管懲罰機制,相比之下,A股監管懲罰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2020年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通過,對資本市場各類造假行為加以嚴懲,體現出監管層對于資本市場違規操作的零容忍態度,這是我國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邁出的堅實的一步,但相對于美股等海外市場,A股對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內容造假的處罰力度和執行力度還不夠,未來在實施全面注冊制的背景下,需進一步加強嚴格執行違法違規行為的法律懲戒,更好發揮市場機制。